字好书
又呈中斋

《又呈中斋》

时间: 2025-05-10 07:14:36

诗句

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

牛儿朝共载,木客夜为邻。

庾子江南梦,苏郎海上贫。

悠悠看晚渡,谁是济川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4:36

原文展示:

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
牛儿朝共载,木客夜为邻。
庾子江南梦,苏郎海上贫。
悠悠看晚渡,谁是济川人。

白话文翻译:

风雨交加的羊肠小道,万千生灵随之飘零而死。
早晨牛儿共我一起载着行李,夜晚与木客为邻相伴。
庾子在江南的梦境中,苏郎在海上的困苦生活。
我悠然地看着晚上的渡口,究竟谁是渡口的济川人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羊肠道:形容道路狭窄,弯曲不平,像羊肠一般。
  • 飘零:漂浮散落,形容生命的无常。
  • 牛儿:指牛,常用作运输工具。
  • 木客:指木工或木匠,夜晚与其为邻,寓意生活的艰辛。
  • 庾子: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常被提及。
  • 苏郎:苏轼,北宋文学家,以其才华和生活困窘著称。
  • 济川人:指渡口的渡人,象征着帮助他人的人。

典故解析:

  • 庾子江南梦:庾信在江南的梦,象征着对富饶生活的向往。
  • 苏郎海上贫:苏轼在海上的贫困生活,反映了士人的艰辛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宋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民族危亡之际,坚决抵抗外敌,最终被俘而壮烈牺牲。他的诗歌风格慷慨激昂,富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之时,文天祥以诗歌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反映了士人对民族存亡的焦虑。

诗歌鉴赏:

《又呈中斋》是一首充满沉重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风雨交加的羊肠小道,暗示着艰难的生存环境与无常的生命。第一句以“风雨羊肠道”开篇,给人以凄凉之感,似乎预示着诗人所处的困境和国家的动荡。接下来的“飘零万死身”,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深切感悟,仿佛在提醒我们,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诗中对牛儿的描绘,既是生活的写实,也是对陪伴的珍视。“牛儿朝共载”表达了生活的艰难,但同时也带有一丝温暖的情感。在“木客夜为邻”中,诗人通过与木匠的相伴,传达了对平凡生活的依赖与理解。

“庾子江南梦,苏郎海上贫”两句,引用历史人物,展现了古今士人的共同命运。庾信的梦境与苏轼的贫困相对比,显得格外触动,反映出时代的悲凉与士人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一句“悠悠看晚渡,谁是济川人”,更是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期望。他在此不仅在自问,也是在呼唤,那些能够渡人渡己的英雄,展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历史感,令人感受到文天祥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羊肠道:描绘了艰难的环境,暗示着曲折的生活道路。
  2. 飘零万死身: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暗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 牛儿朝共载:生动描写了生活的艰辛,牛儿的陪伴象征着希望。
  4. 木客夜为邻:与木匠为邻,体现了生活的平凡与相互扶持。
  5. 庾子江南梦:历史人物庾信的梦,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苏郎海上贫:苏轼的困境,反映了士人的共同命运。
  7. 悠悠看晚渡:悠然自得地观察渡口,暗示对未来的思考。
  8. 谁是济川人:寻求能够渡人渡己的英雄,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牛儿朝共载,木客夜为邻”,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喻为羊肠小道,形象生动。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艰难的生活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表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艰难与困苦。
  • 羊肠道:暗示曲折的生活。
  • 牛儿:象征勤劳与希望。
  • 木客:代表默默无闻的生活。
  • 庾子、苏郎:象征历史的沉重与士人的共同命运。
  • 晚渡:象征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羊肠道”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富饶的土地
    • B. 艰难的生活道路
    • C. 美好的梦境
    • D. 温暖的家园
  2. “牛儿朝共载”中的“牛儿”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朋友
    • C. 努力与希望
    • D. 历史
  3. 诗中提到的“庾子”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
    • B. 陶渊明
    • C. 庾信
    • D. 李白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又呈中斋》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文天祥的诗更显悲凉和坚定,而苏轼的则更显洒脱与豁达。两者各具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苏轼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手机短信答杜代引 踏莎行·题讱庵填词图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一 春 踏莎行 绣床凝思 踏莎行 踏莎行 述怀兼呈金振公 踏莎行 早春景陵道中兼旬阴雨 踏莎行 武汉东湖 踏莎行(夜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鸾毂 豪夺巧取 示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缧绁之苦 鸡鸣犬吠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无字旁的字 具体劳动 累茵 廾字旁的字 养汞调铅 变形金刚 人字头的字 然糠照薪 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治武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