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1:24
戏马台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台空马尽始知休,
枳棘丛边鹿自游。
泗水不关兴废事,
佛峰空锁古今愁。
风吹野甸稻花晚,
雨暗山城枫叶秋。
欲吊英灵何处在,
髑髅无数满长洲。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英雄的缅怀和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诗人站在空荡荡的戏马台上,感受到这里曾经的热闹与现在的冷清。马儿已去,才明白一切都已结束。枳棘丛中,鹿儿悠然自得地游荡,似乎与世无争。泗水流淌,却与人世间的兴衰无关,佛峰高耸,却锁住了古今的忧愁。风吹过野外,稻花渐晚,雨暗沉沉地笼罩着山城,枫叶已然飘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想要追悼那些英灵,却不知他们身处何方,唯有无数的骸骨遍布长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戏马台"是历史上用于马戏表演的场地,这里象征着曾经的荣耀与繁华。诗中提到的“泗水”与“佛峰”,不仅是地名,也承载了历史的兴盛与衰亡。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细腻,语言优美,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戏马台》写于时局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曾经繁华的追忆,表达对历史的无奈与感慨,反映了社会的转变以及个人的悲情。
《戏马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沉思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戏马台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也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无常与必然的衰落。首联“台空马尽始知休”以简练的笔触,直接点明了场地的荒凉,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曾经热闹却如今冷清的空间。接下来的“枳棘丛边鹿自游”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荒凉,鹿儿的悠然自得与周遭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孤独的美感。
中间部分“泗水不关兴废事,佛峰空锁古今愁”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沉重。泗水的流淌与历史的兴衰无关,暗示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而佛峰的存在,象征着人类对历史的困扰与无奈。风吹稻花与雨暗山城的描绘,不仅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气氛,更是对人生短暂、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欲吊英灵何处在,髑髅无数满长洲”则引发了对英雄的追忆与哀悼,骷髅的 imagery 强烈地表达了战争与死亡的惨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历史的画卷,更是一种发人深省的哲理思考,让人对生命、历史与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历史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人以个人的感受为出发点,展现了对英雄的追悼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戏马台》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汪元量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泗水”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自然的流逝与历史的无常
C. 战争的胜利
D. 爱情的长久
诗中“欲吊英灵何处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汪元量的《戏马台》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悲情,但汪的作品更强调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而杜甫则在个人情感中融入了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