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昙花宝上人院

《过昙花宝上人院》

时间: 2025-04-28 03:28:15

诗句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

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28:15

原文展示:

过昙花宝上人院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
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白话文翻译:

在最幽静的寺庙里,我的老师的院子也很深邃。
烟雾和霜冻一起笼罩着屋顶,松树和竹子交错成林。
鸟儿的鸣叫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客人来到这里,心情自然沉静。
早知道能来到这里,就不该佩戴那朝廷的簪子。

注释:

  • 九陌:指寂静的街道,形容寺庙的偏僻。
  • 幽寺:幽静的寺庙。
  • 吾师:指自己的老师。
  • 烟霜:烟雾和霜露,形容环境的清冷。
  • 鸟语:鸟儿的鸣叫。
  • 客来机自沈:客人来到这里,心情自然沉静。
  • 朝簪:朝廷的簪子,暗指官职和世俗的荣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浮屠,出生于今陕西,因其诗风清新高远,常在诗中表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姚合游访一位隐士的寺庙,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繁华的反思。诗中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沉静,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过昙花宝上人院》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全诗通过描绘幽静的寺庙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

开头两句“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境地,九陌象征着偏僻的地点,师院的深邃则暗示着隐士的深厚学识和修养。接着“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清冷与幽静,烟霜相映成趣,松竹交错生姿,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一句,通过鸟鸣声的渗透,表现出环境的宁静。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沉静与对世俗喧嚣的逃避。最后一句“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则道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希望远离世俗名利的愿望。

整首诗情景相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想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陌最幽寺:描绘出寺庙的偏僻和宁静。
  2. 吾师院复深:暗示师傅的学识和内涵的深邃。
  3. 烟霜同覆屋:表现出环境的寒冷与孤寂。
  4. 松竹杂成林: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5. 鸟语境弥寂:鸟鸣声让宁静的环境更加寂静。
  6. 客来机自沈:客人来到此地,心情自然沉静。
  7. 早知能到此:感慨若早知有此地,便不该拘泥于官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对称的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环境描写,引申出内心的情感,形成意象的统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繁华的厌倦,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烟霜:象征着环境的冷清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松竹:象征着坚韧和高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鸟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现出环境的清冷? A. 朝簪
    B. 烟霜
    C. 松竹

  2.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隐逸生活
    C. 商业生活

  3.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静? A. 鸟语境弥寂
    B. 九陌最幽寺
    C. 早知能到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姚合的《过昙花宝上人院》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自然的和谐美,而姚合则更突出了内心的反思与对世俗的逃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梦江南 其八 北九水樵歌 梦江南 其九 梦江南 其八 梦江南 其七 梦江南 其六 梦江南 其五 梦江南 其四 梦江南 其三 梦江南 其二 梦江南 怀人二十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观往知来 妄自菲薄 黄齑白饭 宝盖头的字 門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以盲辨色 麦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瘗玉埋香 可道 文瑞楼 逐末弃本 握素怀铅 迎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