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

时间: 2025-05-04 03:23:58

诗句

大地无生理,吴中岂是归。

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

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58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

作者: 姚合 〔唐代〕

原文展示:

大地无生理,吴中岂是归。
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
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

白话文翻译:

这片大地似乎没有生机,吴中哪里算得上归处呢?
自从翻阅了《贝叶经》,施舍福田的衣物。
夏天结束,滩涂的声音响起,潮水来临,日色也变得微弱。
在郡斋的师傅离去后,夜晚的吟唱变得寂寞而稀少。

注释:

  • 生理: 生机、生命的状态。
  • 吴中: 指的是江苏一带,古时称吴地。
  • 贝叶偈: 指佛教经典《贝叶经》。
  • 福田衣: 施舍给贫苦者的衣物,象征慈悲。
  • 郡斋: 指地方官署,师傅在此学习或工作。
  • 吟稀: 指吟唱的人少,显得冷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清敬闍黎归浙西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姚合的《送清敬闍黎归浙西》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大地无生理”引入,表达了对自然状态的沉思,似乎暗示了离别后生活的苍凉与无奈。“吴中岂是归”则进一步强调了归乡的无奈,吴中作为归处却又让人感到失落与迷茫。

接着,诗中提到“自翻贝叶偈”,这里不仅有翻阅经典的意味,更隐喻了通过佛教的教义寻求内心的安慰与解脱。“人施福田衣”,则展示了施舍与慈悲的精神,似乎在暗示人生的真谛在于施与与分享。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夏天的结束与潮水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则是对离别后的孤独感的直接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深邃而细腻,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讨论归属感的缺失,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与现实的无情。
    • 第三、四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内心的孤寂。
  • 修辞手法:

    • 对仗: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是一种对仗工整的表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运用了自然意象,如“滩声”、“潮来”,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与情感共鸣。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心的描绘,探讨了生死离别与人生的无常,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大地: 象征生命与归属感的缺失。
  • 贝叶偈: 代表着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滩声与潮: 自然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夜吟: 表达了孤独与思考的深沉。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大地无生理”中“生理”指什么?
      • A. 生机
      • B. 生态
      • C. 理论
    2. 诗中提到的“贝叶偈”与哪个宗教有关?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与思念
      • B. 战争与和平
      • C. 爱情与追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姚合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表达离别的哲思与孤寂,而后者则以壮阔的视野抒发了人生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舟檥娥祠敬留二绝 水调歌头·小队旌旗出 二郎神(己未自寿) 望江南 秋夜雨·晚来小雨鸣檐角 秋风叹四首 其二 饯赵物斛三首 送林明府 汉宫春(吴中齐云楼) 通州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名胜古迹 施号发令 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崇论闳议 几字旁的字 选色征歌 权知轻重,度知长短 对症用药 软瘫架 包含张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晖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德国古典哲学 蓬户桑枢 打富济贫 牛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