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庐州

《过庐州》

时间: 2025-07-30 04:27:03

诗句

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

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

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

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27:03

原文展示:

过庐州 朱服 〔宋代〕 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 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 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 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庐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诗中提到,过去这里是吴国和魏国交战的战场,而今已成为和平时期的政治中心。肥沃的土地似乎要覆盖整个淮河流域,坚固的城池依然环绕着蜀山。春天,柳树环绕的池塘和藏舟的港口显得宁静;秋天,兰若和秋风在教弩台旁吹拂。唯有那无情的原野上的草,依然青青,覆盖着烧焦的痕迹。

注释:

  • 吴魏交兵地:指历史上吴国和魏国在此地交战。
  • 承平:指和平时期。
  • 会府:政治中心。
  • 淮甸:指淮河流域。
  • 蜀山:指庐州附近的山。
  • 柳塘:柳树环绕的池塘。
  • 藏舟浦:藏舟的港口。
  • 兰若:兰草和若草,泛指香草。
  • 教弩台:古代训练弓箭手的地方。
  • 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

诗词背景:

朱服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这首诗通过对比庐州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从战乱走向和平的大环境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庐州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从战乱到和平的深刻转变。诗中“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一句,对比鲜明,突出了和平的珍贵。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进一步强化了和平时期的宁静与美好。结尾的“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则寓意深刻,暗示历史的痕迹虽被时间掩盖,但仍未完全消失,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历史对比,突出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 次句描绘了和平时期庐州的繁荣景象。
    • 第三、四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和平时期的宁静与美好。
    • 结尾句通过“无情原上草”的意象,暗示历史的痕迹虽被时间掩盖,但仍未完全消失。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年”与“今日”的对比,突出了和平的珍贵。
    • 拟人:“无情原上草”赋予草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 通过对庐州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吴魏交兵地”:历史战场的意象。
    • “承平会府”:和平政治中心的意象。
    • “柳塘春水”、“兰若秋风”:和平时期的自然美景。
    • “无情原上草”:历史的痕迹。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昔年吴魏交兵地”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事件? A. 三国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宋代
    2. 诗中“今日承平会府开”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战争仍在继续 B. 和平时期的政治中心 C. 经济繁荣 D. 文化发展
    3. 诗中“独有无情原上草”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界的无情 B. 历史的痕迹 C. 和平的脆弱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和平时期的宁静与美好。
  •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但朱服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历史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朱服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诗人的作品。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日六言 小园春思 鸡犬 烟波即事 双头莲 晨起南窗晴日可爱戏作一绝 登千峰榭 登拟岘台 春夜读书感怀 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病窳 谏争如流 遵常守故 田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挑唆是非 緑头 毋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节哀顺变 知其一,未知其二 动天地,泣鬼神 朱墨烂然 地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