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句 其九

《句 其九》

时间: 2025-04-30 06:05:38

诗句

西清迩英阁,密勿侍经筵。

昼漏逾三鼓,宸居近玉砖。

多闻资学殖,清问发真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5:38

原文展示:

西清迩英阁,密勿侍经筵。昼漏逾三鼓,宸居近玉砖。多闻资学殖,清问发真筌。

白话文翻译:

在靠近英明阁的西清之地,勤勉地侍奉于经筵之前。白昼的漏声已过三鼓,皇居近在玉砖铺设的宫殿。博学多识以助学殖,清雅的提问揭示真谛。

注释:

  • 西清:指宫廷中的西侧清静之地。
  • 迩英阁:宫中藏书或讲学的地方。
  • 密勿:勤勉不懈。
  • 经筵:皇帝讲学的场所。
  • 昼漏:白昼的计时器,即漏壶。
  • 三鼓:古代夜间计时的三个时段,此处指深夜。
  • 宸居:皇帝的居所。
  • 玉砖:宫殿中铺设的精美砖石。
  • 多闻:博学多识。
  • 资学殖:有助于学问的积累。
  • 清问:清雅的提问。
  • 发真筌:揭示真谛,筌为捕鱼的工具,比喻获取真知的方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服,宋代文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深厚的学识和对宫廷生活的熟悉。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侍奉皇帝讲学之时,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宫廷生活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侍奉皇帝讲学时所作,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宫廷生活的细致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学习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宫廷生活的细致观察。诗中“西清迩英阁”和“密勿侍经筵”描绘了作者勤勉侍奉的场景,而“昼漏逾三鼓,宸居近玉砖”则进一步以宫廷的宁静与华美来衬托学习的氛围。最后两句“多闻资学殖,清问发真筌”则强调了博学多识和清雅提问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真谛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清迩英阁”:描绘了宫廷中的学习场所,清静而靠近英明之处。
  • “密勿侍经筵”:表达了作者勤勉侍奉于皇帝讲学的场景。
  • “昼漏逾三鼓”:以漏壶的计时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夜已深。
  • “宸居近玉砖”:描绘了皇居的华美,近在眼前。
  • “多闻资学殖”:强调了博学多识对学问积累的重要性。
  • “清问发真筌”:通过清雅的提问来揭示学问的真谛。

修辞手法:

  • 比喻:“发真筌”中的“筌”比喻获取真知的方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西清”对“迩英阁”,“多闻”对“清问”。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宫廷生活的细致观察,强调了博学多识和清雅提问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清:宫廷中的清静之地,象征学问的纯净。
  • 迩英阁:宫中藏书或讲学的地方,象征知识的殿堂。
  • 玉砖:宫殿中铺设的精美砖石,象征皇居的华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昼漏逾三鼓”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清晨 B. 中午 C. 深夜 D. 傍晚

  2. “清问发真筌”中的“筌”比喻什么? A. 学问 B. 真知 C. 提问 D. 学习方法

答案:

  1. C. 深夜
  2. D. 学习方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朱服此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体现了对学问的追求,但朱服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宫廷生活的细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朱服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朱服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牧童 短歌行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诫兄子严敦书 超果教院见远亭 题竹和东坡韵 题画 超果教院见远亭 吊严陵 幔卷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分然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牛高马大 破镜重合 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子音 不识庐山真面目 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焚煞 绸缪帷幄 佻身飞镞 缶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筋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