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时间: 2025-05-07 10:12:17

诗句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

玉船风动酒鳞红。

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

相思只在梦魂中。

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2:17

原文展示:

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何大圭 〔宋代〕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白话文翻译:

春天正浓,绿树间莺鸟啼鸣,头上插着的小青杏,绿叶成丛。玉船轻轻摇动,酒面泛起红色波纹。歌声哽咽,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车马匆匆离去,路途随着芳草延伸,恨意无穷。相思之情只能在梦中寻觅。今夜的月亮,偏偏照耀在小楼的东边。

注释:

  • 绿树莺啼: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钗头青杏小:指女子头上插着的小青杏,象征青春。
  • 玉船风动酒鳞红:玉船指酒杯,酒鳞红形容酒面泛起的红色波纹。
  • 歌声咽:歌声哽咽,表达离别时的悲伤。
  • 相见几时重:疑问句,表达对再次相见的渴望。
  • 车马去匆匆:形容离别的匆忙。
  • 路随芳草远:路途随着芳草延伸,形容离别的遥远。
  • 恨无穷:恨意无穷,表达离别后的无尽遗憾。
  • 相思只在梦魂中:相思之情只能在梦中寻觅,表达对离人的思念。
  • 今宵月,偏照小楼东:今夜的月亮,偏偏照耀在小楼的东边,增添了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大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抒情为主,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绿树、莺啼、青杏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人的思念和离别后的无尽遗憾。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生机盎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后的无尽遗憾。诗中“绿树莺啼”、“钗头青杏小”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而“歌声咽”、“相见几时重”则透露出离别时的悲伤和对再次相见的渴望。后文的“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遥远和恨意的无穷。最后,“相思只在梦魂中”和“今宵月,偏照小楼东”则以梦和月为媒介,寄托了诗人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树莺啼春正浓: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绿树和莺啼是春天的典型意象。
  2. 钗头青杏小,绿成丛:通过女子头上插着的小青杏,象征青春和生机。
  3. 玉船风动酒鳞红:玉船指酒杯,酒鳞红形容酒面泛起的红色波纹,增添了诗意。
  4. 歌声咽,相见几时重:歌声哽咽,表达离别时的悲伤,疑问句表达对再次相见的渴望。
  5.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形容离别的匆忙和遥远,恨意无穷。
  6. 相思只在梦魂中:相思之情只能在梦中寻觅,表达对离人的思念。
  7. 今宵月,偏照小楼东:今夜的月亮,偏偏照耀在小楼的东边,增添了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船风动酒鳞红”中的“玉船”比喻酒杯,“酒鳞红”比喻酒面泛起的红色波纹。
  • 拟人:如“歌声咽”中的“咽”赋予歌声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绿树莺啼春正浓”与“钗头青杏小,绿成丛”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相思。通过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离别的遥远,表达了诗人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后的无尽遗憾。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 绿树莺啼:春天的生机勃勃。
  • 钗头青杏小:青春和生机。
  • 玉船风动酒鳞红:酒杯和酒面泛起的红色波纹,增添了诗意。
  • 歌声咽:离别时的悲伤。
  • 车马去匆匆:离别的匆忙。
  • 路随芳草远:离别的遥远。
  • 相思只在梦魂中:对离人的思念。
  • 今宵月,偏照小楼东:增添了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钗头青杏小”中的“青杏”象征什么? A. 青春和生机 B. 离别的悲伤 C. 春天的生机 D. 酒杯 答案:A

  2. 诗中“歌声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3. 诗中“相思只在梦魂中”表达了什么? A. 对离人的思念 B. 对春天的喜爱 C. 对酒的喜爱 D. 对月亮的喜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离别和相思的情感。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何大圭的《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两者都表达了离别和相思的情感,但苏轼的诗更加直接和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大圭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更广泛的诗词比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应天长 代花閒集韦庄 应天长 访板桥旧院遗址。用康伯可韵 应天长 净社拈题,雨气,限韵 应天长 春怀用周美成元韵 应天长 应天长 章江雨泊 应天长 应天长 其一 秋闺,集唐词 应天长 应天长·明费宫人巷在天津学宫前,沽上词社命题徵和,用清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绝子绝孙 施恩布德 阜字旁的字 誓不甘休 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合冬 立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诸如此比 先字旁的字 反复推敲 每日价 拦街 矢词 穷极则变 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