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0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9:29
瞿唐行
川灵知我归有程,一夜涨痕千丈生。
中流击楫汹作气,夹岸簸旗呀失声。
不知灩澦在船底,但觉瞿唐如镜平。
凿峡疏川狠石破,号山索饮飞泉惊。
白盐赤甲转头失,黑石黄嵌拼命轻。
草齐增肥无泊处,竹枝凝咽空余情。
人间险路此奇绝,客裹惊心吾饱更。
剑阁翻成蜀道易,请歌范子瞿唐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归途的艰辛与险峻。诗人描绘了川流的灵气似乎知道他归来的时间,一夜之间水位上涨,形成千丈的波痕。划桨在水中,激流汹涌,船边的旗帜在狂风中失去了声音。诗人虽然不能看到船底的滔滔洪水,却感受到瞿唐江面如镜般平静。经过峡谷时,河流冲破了坚硬的岩石,山间的飞泉发出惊叹的声音。白盐和赤甲的船只转头失去方向,黑石和黄嵌相互拼命,显得轻盈。岸边的草木茂盛,显得无处停泊,而竹枝则在风中轻轻摇曳,带着淡淡的忧伤。这里的险路奇绝无比,作为旅客的我心中充满惊恐,却又饱含激情。剑阁之险,已转变为蜀道的易行,恳请大家高歌《瞿唐行》。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远,号清白,江苏吴江人,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
《瞿唐行》写于范成大游历瞿唐江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险境的感慨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中展现的艰难行程,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归宿的向往。
《瞿唐行》是范成大的一首经典山水诗,充满了对险峻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瞿唐江水的波澜壮阔与峡谷的险峻。开篇“川灵知我归有程”即以短小的句子引出全诗的情感基调,表现了对归途的期待。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激流的汹涌与征途的艰辛,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
诗中“中流击楫汹作气,夹岸簸旗呀失声”更是将船行中的紧张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但觉瞿唐如镜平”则为诗歌增添了一抹平静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后面的描写中,自然景物与人情感受交融,特别是“草齐增肥无泊处,竹枝凝咽空余情”,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也隐喻了一种空虚和无奈的情绪,令人深思。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未知旅程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归途的期待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川灵知我归有程”意指什么?
A. 水流知道诗人的归期
B. 诗人归家很快
C. 水流很急
D. 诗人不想回家
“夹岸簸旗呀失声”中“失声”是指什么?
A. 船只失去方向
B. 风吹得旗帜发不出声音
C. 诗人无法呼喊
D. 江水太急
诗中提到的“剑阁”象征着什么?
A. 归家的希望
B. 旅途的艰险
C. 自然的美丽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了旅途的感慨与自然的壮丽,但更侧重于风光的清新与激昂,而范成大的《瞿唐行》则强调险境与内心的波动。两者在主题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