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0:39
夜泊湾舟大风雨,未至衡州一百二十里
阿香搅客眠,夜半驱疾雷。
空水受奇响,如从船底来。
嘈嘈雨窗闹,轧轧风柁开。
睡魔走辟易,耳界愁喧豗。
有顷飘骤过,滩声独鸣哀。
灯婢烛囊衣,篙师理樯桅。
烦扰到明发,村鸡亦喈喈。
夜里我停泊在湾中,外面狂风暴雨,离衡州还有一百二十里。
阿香把我弄醒,半夜雷声如疾风般驱赶。
空旷的水面传来奇怪的声音,仿佛从船底传来。
雨声嘈杂地打在窗户上,风声轧轧地撞击着桨。
睡意渐渐消散,耳中充斥着愁苦的喧哗。
不久,骤雨飘过,滩头的水声独自哀鸣。
灯下的侍女在蜡烛下忙碌,篙师整理着船的桅杆。
烦恼一直持续到天明,村里的鸡也开始喔喔叫。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梅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此诗创作于范成大夜泊舟中,正值风雨交加之际,表现了诗人在船上孤独、烦扰的心情,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象与人情世态的深刻感悟。
此诗以“夜泊”为起点,展现了一个人在狂风暴雨中无法安眠的情景。诗的开头,“夜泊湾舟大风雨,未至衡州一百二十里”直接引入了场景,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描写生动具体,阿香的搅扰、雷声的轰鸣、雨声的嘈杂,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压迫感与不安。诗中描绘的细腻意象,如“空水受奇响”和“嘈嘈雨窗闹”,都增强了这种身处风雨中的无奈与烦扰。
而“睡魔走辟易,耳界愁喧豗”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烦恼,尽管身体渴望休息,但外界的声音却使他无法入眠。最后几句通过描绘周围的灯婢与篙师,显示出夜间生活的忙碌与不息,连村鸡的啼叫也成为了清晨到来的象征,暗示着一夜的烦扰即将结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喧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灾害中的孤独与烦恼,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无力感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未至衡州”指的是离衡州还有多远?
A. 一百里
B. 一百二十里
C. 二百里
“阿香搅客眠”中,阿香的作用是什么?
A. 让诗人入睡
B. 打扰诗人
C. 帮助诗人
诗中“嘈嘈雨窗闹”形容的是哪种声音?
A. 风声
B. 雨声
C. 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