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6:32
醉倚金沙巅,西溟把盏前。
日兼云共荡,天与海俱圆。
若木知何树,青齐或见烟。
心胸元自在,毛骨却翛然。
我醉酒倚靠在金沙峰顶,面朝西海举杯畅饮。
日头与云朵一起摇曳,天空与海面交融成一个圆。
如果树木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树,或许能看到青烟缭绕。
我的心胸在此刻是多么自在,身体的毛发却微微颤动。
此诗未明显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金沙峰”可能是具体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洪良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后世,显示出他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洪良浩的诗风多为清新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本诗创作于登临金沙峰之际,诗人以酒助兴,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浩瀚大海和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廿二日登金沙峰观海》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诗人在醉酒的状态下,登高远眺,心中感慨万千。开头两句“醉倚金沙巅,西溟把盏前”直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金沙峰的高耸与西海的辽阔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举杯畅饮,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沉醉。
接下来的“日兼云共荡,天与海俱圆”,通过描绘日与云的动荡,以及天与海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无边无际的自然景象,诗人似乎在这一刻感受到天地的合一,心灵得到了升华。
“若木知何树,青齐或见烟”,这一句则引入了思考,若树木能够明白自己的存在,那它们又会如何?此句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反思,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与理解。
最后一句“心胸元自在,毛骨却翛然”,将诗人内心的自在与身体的微颤相对比,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虽然心灵自由,但身体的感受却是对自然的敏感与敬畏,这种矛盾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内心的自由与心灵的升华,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人在金沙巅上做了什么?
“日兼云共荡”中“共荡”的意思是?
诗人感到身体有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