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0:22
原文展示: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白话文翻译: 草丛遮蔽了回旋的石阶,再也听不到鸣鸾的声音,云树深深,碧殿透着寒意。明月自来自去,再也没有人倚靠着玉制的栏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此诗描绘的是华清宫的冷清景象,反映了宫廷的衰败和诗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华清宫曾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宫廷的繁华已不再,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冷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冷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诗中“草遮回磴绝鸣鸾”一句,以草遮石阶、乐声消失的形象,暗示了宫廷的荒废。“云树深深碧殿寒”则进一步以云树和碧殿的寒意,加深了这种荒凉感。后两句“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则通过明月的自来自去和无人的玉栏杆,强化了宫廷的孤寂和诗人的孤独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含蓄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冷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宫廷衰败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同样是描写华清宫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与崔橹的《华清宫三首·其一》,两者都以华清宫为题材,但杜牧的诗更多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而崔橹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