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02
九重涣汗使臣知,万都蛮荒跂踵时。耳目全开天海外,土风尽入竹枝词。
在九重天上,汗流浃背的使臣才明白,四面八方的蛮荒之地此时正在翘首以待。耳目全开,尽览海内外的风土人情,乡土的风俗都融入了竹枝的歌声。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达了对边疆地区的关注以及对地方文化的接受与认同,反映了清代对多民族国家的认知和文化融合的思考。
吕谦恒,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资料,主要以诗作见长。他的诗风多以描绘自然景色与社会现象为主,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精神。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多民族交融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使臣的经历,表达了对边疆文化的关注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这首诗通过描绘使臣的艰辛与见闻,体现了对边疆蛮荒地区的关注。诗的开头以“九重涣汗”引出,使臣在高位上虽有权势,但却因外事而劳累,反映了清代官员出使的艰辛。接着“万都蛮荒”展示了辽阔的地理视野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表达了对这些地方的期待与尊重。后面“耳目全开”则是强调了开放的心态,反映了清代对外文化的包容与吸收。而最后一句则是将土风民俗与竹枝词相结合,呈现了丰富的地方文化,暗示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全诗在意境上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展现了清代诗人对于边疆地区的深入思考,既有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也有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多样文化时的宽广胸怀。
全诗表达了对边疆文化的探索与包容,体现了作者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交融与开放的态度。
“九重涣汗”中的“九重”指什么? A. 地位高 B. 地理位置 C. 数量多
“万都蛮荒”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文化多样性 C. 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竹枝词”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民间歌曲 C. 一种诗体
杜甫的《登高》与吕谦恒的《题同年黄玉圃番社图》都是在描写边疆和自然景色,但杜甫更多体现了个人的凄凉与忧国忧民的情感,而吕谦恒则突出对边疆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