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冯 其二

《送冯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2:42:42

诗句

君王慈俭不临戎,国好长因汉使通。

遥想南归寒已尽,榆关草色正春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2:42

原文展示:

送冯 其二
君王慈俭不临戎,
国好长因汉使通。
遥想南归寒已尽,
榆关草色正春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仁爱节俭,没有亲自出征,国家因为和汉朝的使者保持长久的交流而安定繁荣。遥想南方归来时,寒冷已经过去,榆关的草色正随着春风而生机勃勃。

注释:

  • 君王:指皇帝,统治者。
  • 慈俭:慈爱而节俭,形容君王的仁德和节制。
  • 临戎:出征,临阵指挥。
  • 国好长:国家长久安好。
  • 汉使:指汉朝的使者,这里象征着外交关系。
  • 遥想:远远想象。
  • 南归:指南方归来,可能指某个归乡的旅人。
  • 寒已尽:寒冷的天气已经过去。
  • 榆关:指榆关,古代的一个关口,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典故解析:

“汉使通”提到的是汉朝时期的外交关系,这段时间汉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频繁,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定。榆关则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诗中提到的春风与草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仲明,号修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君王的仁德与国政的安定,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开头两句以“君王慈俭”展现了统治者的仁爱与节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良好治理的渴望。接下来的“国好长因汉使通”则引入了外交关系的重要性,表明国家的安定与繁荣与外部交流密切相关。最后两句通过对南归和春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生命力的赞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整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出人文关怀,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君王慈俭不临戎:君主仁爱且节俭,不亲自出征,反映了对权力的节制。
    2. 国好长因汉使通:国家安定与繁荣是因为与汉朝的外交交流。
    3. 遥想南归寒已尽:远远地想象归来的旅人,寒冷的季节已经过去。
    4. 榆关草色正春风:榆关的草木在春风中显得生机勃勃,象征着新生。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和意象的结合,比如“寒已尽”和“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赞美和对春天生机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 榆关:象征着边防与安全,反映了国家的安稳。
  • 春风:代表着生机与希望,暗示着新的开始。
  • 寒冷:象征着过去的困境与不幸,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消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使”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使者?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2. 诗的开头提到的君王是以什么样的品德来形容的?

    • A. 豪华
    • B. 仁爱与节俭
    • C. 残暴
  3. 诗中“榆关草色正春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与生机
    •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春天生机的向往,但更强调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国家的动荡。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周紫芝的诗更为乐观,体现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即事 其一 对雨 其三 临清阻雪二首 其二 送沙德润之焉城 望雨 次王元之武平寺诗 漫兴 其九 归家 感怀 其五 应教题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肃函 吃虎胆 倒八字的字 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救不暇 事急计生 逆道乱常 首字旁的字 不忘沟壑 炽茂 包含瑕的成语 韭字旁的字 峻宇雕墙 睁只眼,闭只眼 面折人过 爪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