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0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05:48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春与桃花作伴归,不须更著雨频催。
帘垂尽日无人处,柳送晴天落絮来。
愁里酒杯谁共把,眼前书叶懒重开。
那知造物怜幽独,忽遣啼莺唤梦回。
春天与桃花一起归来,不需要再让雨水频繁地催促。
帘子垂下,日间无人与我作伴,柳树在晴天送来飘落的花絮。
在忧愁中,酒杯又有谁能共饮?眼前的书籍也懒得再翻开。
谁能想到,上天怜悯我这幽独的心情,忽然派来啼鸣的黄莺,唤醒我做梦的心情。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子华,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观察著称。身处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常以自然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景,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春晚偶题》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与个人感慨的诗作。诗中,周紫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桃花与春天的结合,带来生机与美丽,但这并没有掩盖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开篇“春与桃花作伴归”,诗人用“伴”字传达出春天的温暖,而随后的“不须更著雨频催”则暗示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反思。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孤独,描述“帘垂尽日无人处”,展现出一种隐居的状态。柳树在阳光下摇曳,飘落的花絮伴随着晴天,似乎在提醒诗人春天的美好,但这种美好却与他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
“愁里酒杯谁共把”,诗人用酒杯象征孤独的饮酒,表达对朋友的渴望,而“眼前书叶懒重开”则表现出对生活的倦怠。最后,诗人感叹“那知造物怜幽独”,在孤独中,惊喜于自然的眷顾,黄莺的啼鸣似乎唤醒了他内心的梦,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再现。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内心深处的忧愁,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帘垂尽日无人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那知造物怜幽独”中的“造物”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