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4:31
原文展示:
再宿合龙山 赵蕃 〔宋代〕
山僧虽居山,山岂山僧有。 政如多藏家,黄金为谁守。 我虽不居山,随至辄有取。 未嗤无田人,饭薄亦昏昼。 生平所经历,胜处十八九。 要当考于诗,未易谈诸口。 合龙近始至,游访兹亦偶。 爱其四回合,中乃开户牖。 欣然遂留宿,日早未及酉。 壁间右丞句,岁月蔽尘垢。 摩挲追和之,武夫继琼玖。 及今再来过,如客还旧亩。 往泉但涓涓,今作雷音吼。 往筍尚戢戢,今已长过母。 长夏当更佳,我住秒得久。 绕竹听泉鸣,悠然屡搔首。
白话文翻译:
山僧虽然居住在山中,但山并不属于山僧。 这就像那些财富多的人家,黄金又为谁守护呢? 我虽然不住在山中,但每次到来总有收获。 并不嘲笑那些没有田地的人,即使饭食简薄,日子也过得昏昏沉沉。 我一生所经历的地方,美好的地方占了十之八九。 这些美好的经历应当通过诗歌来考察,不容易用言语来谈论。 最近才来到合龙山,游访这里也是偶然。 我喜欢这里的四面环山,中间开阔如同门户和窗户。 高兴地决定留宿,时间还早,未到酉时。 墙壁上右丞的诗句,岁月使其蒙上了尘垢。 我抚摸着它们,追和着,武夫继续着琼玖。 如今再次来到这里,就像客人回到了旧时的田地。 过去的泉水只是涓涓细流,现在却发出了雷鸣般的声音。 过去的竹笋还很小,现在已经长得超过了母亲。 长夏时节这里应该更美,我住在这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绕着竹林听着泉水的鸣响,悠然自得,频频搔首。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赵蕃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当时的大诗人陆游、杨万里等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再次留宿合龙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山僧与山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山的关系,赵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作者通过对比山僧与山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山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山僧虽居山,山岂山僧有”、“往泉但涓涓,今作雷音吼”等,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山僧虽居山,山岂山僧有。
政如多藏家,黄金为谁守。
我虽不居山,随至辄有取。
未嗤无田人,饭薄亦昏昼。
生平所经历,胜处十八九。
要当考于诗,未易谈诸口。
合龙近始至,游访兹亦偶。
爱其四回合,中乃开户牖。
欣然遂留宿,日早未及酉。
壁间右丞句,岁月蔽尘垢。
摩挲追和之,武夫继琼玖。
及今再来过,如客还旧亩。
往泉但涓涓,今作雷音吼。
往筍尚戢戢,今已长过母。
长夏当更佳,我住秒得久。
绕竹听泉鸣,悠然屡搔首。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山僧与山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山的关系,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山僧虽居山,山岂山僧有”、“往泉但涓涓,今作雷音吼”等,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详细解释: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山僧虽居山,山岂山僧有”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山僧拥有山 B. 山不属于山僧 C. 山僧不住在山中 D. 山僧与山无关
诗中“往泉但涓涓,今作雷音吼”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生平所经历,胜处十八九”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作者经历了很多不好的地方 B. 作者经历了很多美好的地方 C. 作者经历了很多平凡的地方 D. 作者经历了很多危险的地方
诗中“要当考于诗,未易谈诸口”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作者不喜欢诗歌 B. 作者喜欢用诗歌来表达 C. 作者不喜欢用言语来表达 D. 作者喜欢用言语来表达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