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

时间: 2025-05-11 19:45:19

诗句

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

脱成元似蜡,染就却殊黄。

自是风神秀,宁由肌骨香。

木犀虽琐碎,品色庶同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45:19

原文展示: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 赵蕃 〔宋代〕

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 脱成元似蜡,染就却殊黄。 自是风神秀,宁由肌骨香。 木犀虽琐碎,品色庶同方。

白话文翻译:

我不知道梅花在窗边,只知道竹子映在墙上。 它脱去外衣像蜡一样,染色后却变成了特别的黄色。 自然是因为它的风姿神韵出众,而不是因为它的肌骨香气。 虽然木犀花琐碎,但它的品质和颜色大致相同。

注释:

  • 牖:窗户。
  • 映墙:映照在墙上。
  • 脱成:脱去外衣,指花瓣。
  • 元似蜡:原本像蜡一样。
  • 染就:染色后。
  • 殊黄:特别的黄色。
  • 风神秀:风姿神韵出众。
  • 肌骨香:肌骨的香气。
  • 木犀:木犀花,即桂花。
  • 琐碎:细小,不整齐。
  • 品色:品质和颜色。
  • 庶同方:大致相同。

诗词背景: 赵蕃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通过对蜡梅和木犀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细微之处的观察。诗中提到的蜡梅和木犀都是冬季和秋季的花卉,诗人通过对这两种花的比较,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不同花卉的独特美感的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蜡梅和木犀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诗中“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陌生和对竹子的熟悉,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脱成元似蜡,染就却殊黄”则巧妙地描绘了蜡梅的形态和颜色,通过“蜡”和“黄”的比喻,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蜡梅的独特之美。最后两句“木犀虽琐碎,品色庶同方”则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欣赏,尽管木犀花细小琐碎,但其品质和颜色与蜡梅大致相同,这种比较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美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首句“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诗人表达了对梅花的陌生和对竹子的熟悉,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第二句“脱成元似蜡,染就却殊黄”:通过“蜡”和“黄”的比喻,描绘了蜡梅的形态和颜色。
  • 第三句“自是风神秀,宁由肌骨香”:强调了蜡梅的风姿神韵,而非其香气。
  • 第四句“木犀虽琐碎,品色庶同方”: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欣赏,尽管细小琐碎,但其品质和颜色与蜡梅大致相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脱成元似蜡”和“染就却殊黄”中的“蜡”和“黄”。
  • 对比:如“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中的梅花和竹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蜡梅和木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强调了自然界中不同花卉的独特美感。

意象分析:

  • 蜡梅:通过“蜡”和“黄”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蜡梅的形态和颜色。
  • 木犀:尽管细小琐碎,但其品质和颜色与蜡梅大致相同,体现了诗人对细微之美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蜡梅的颜色是什么? A. 红色 B. 黄色 C. 白色 D. 绿色
  2. 诗人对木犀花的描述是怎样的? A. 风神秀 B. 肌骨香 C. 琐碎 D. 高大
  3. 诗中提到的“牖”是指什么? A. 门 B. 窗 C. 墙 D. 树

答案:

  1. B. 黄色
  2. C. 琐碎
  3. B. 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与赵蕃的《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两者都以梅花为题材,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梅花的品格,而赵蕃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形态和颜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赵蕃的诗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后交行 清明行役过澱湖至吴 清明前呈文几 清明前呈南塘 钱竹深招泛西湖值雨即事 钱园小隐 七十生朝制坡帽 蟠梅 偶成 南徐买舟将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销声匿影 皿字底的字 以手加颡 深藏简出 凤皇于蜚 护法神 馬字旁的字 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踏的词语有哪些 而字旁的字 卖交 立字旁的字 扫雪 紫舌 新疆 弘奖风流 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