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2:16
青溪十里閒明镜,小妹祠边。
雾鬓风鬟。词女经过感易安。
邮亭直北人来路,金鼓关山。
客里哀弹。濩索声声日未残。
在青溪边静谧的水面上,映出了十里的美丽景色,
小妹在祠堂边悠闲地游玩。
她的头发在雾气中轻轻飘动,微风拂过,
当词女经过时,感受到一种安逸的心情。
邮亭在北方,来往的人们走向那里,
战鼓声和山海的呼唤在耳边响起。
在异乡的我,悲伤地弹奏着乐曲,
那忧伤的旋律在夕阳下仍然萦绕不去。
乔大壮(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乱的悲伤。诗中的细腻描写和忧伤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家园的关切。
这首《采桑子 其三》以“青溪”为开篇,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明镜”一词,突显出溪水的清澈与安静,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然而,随着诗情的展开,诗人逐渐引入了战争的元素,如“金鼓关山”,使得原本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紧迫与悲伤。诗中“邮亭直北人来路”暗示着战乱带来的离别与不安。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同时也增强了音乐感。诗中情感的转折,自然流畅,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感伤。通过“客里哀弹”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展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乱带来的悲伤,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对比中展示出生活的两面性:既有宁静的自然,又有战争的喧嚣,深刻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的“青溪”象征什么?
“邮亭直北人来路”中提到的“人”主要指:
诗中“濩索声声日未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乔大壮的《采桑子 其三》同样描写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乔的笔触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内敛,展现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脆弱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