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1:20
采桑子
作者: 徐树铮 〔清代〕
一帘疏雨溟濛,暗尘轻傍幽阶敛。
横塘侧径,凌波小袜,应怜薄染。
燕觜芹香,马蹄花碎,记黏春感。
甚因缘却在,墙阴阑角,被斑驳,苔痕点。
不弃托根萧艾,好滋培,蕙畦兰畹。
雪迷鸿爪,禅心沾絮,嫩晴初闪。
芳草连天,夕阳满地,倚楼凄黯。
似而今滑滑,真行不得,乱山云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下着细雨的幽静场景。雨帘轻轻飘落,细微尘埃在幽静的台阶上积聚。小径旁横塘之畔,脚踩水波的小鞋子,令人怜惜那薄薄的雨水染色。燕子嘴里的芹香,马蹄花瓣的碎片,勾起了对春天的思念。为什么那情感却依旧停留在墙角的阴影中,斑驳的苔痕点缀着?不愿放弃根植的萧艾,愿意滋养那些蕙兰的花圃。雪花迷漫了鸿雁的爪印,禅意的心情沾染了轻柔的雪絮,嫩晴的天空刚刚闪现。芳草延绵至天边,夕阳洒满大地,我倚靠在楼上,感到凄凉。似乎如今一切都变得滑腻,真是无从前行,乱山被云雾遮掩。
作者介绍:
徐树铮,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尤其擅长用清新典雅的语言传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清代,社会风气较为安定,文人雅士多在自然中寻求灵感。徐树铮在这首词中运用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采桑子》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通过“一帘疏雨溟濛”引入一个朦胧的雨天场景,给人以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感觉。诗中反复出现的“薄染”、“黏春感”等意象,使得整体氛围显得尤为细腻,仿佛能够感受到春雨带来的微凉和湿润。
诗人在细雨中漫步,回忆起春天的感觉,燕子的啄食和马蹄花的碎片仿佛在提醒他春天的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却因为“墙阴阑角,被斑驳,苔痕点”的画面而显得沉重,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在此刻显露无遗。诗人不愿放弃对自然美的追求,愿意继续滋养那些优雅的蕙兰,显示出他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
最后,诗的结尾“倚楼凄黯”,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似乎无论如何努力,依旧无法摆脱那种无奈和黯淡的状态。这首诗以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流逝的叹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的天气状况是什么?
A. 晴天
B. 雨天
C. 雪天
D. 风天
诗人对春天的感觉是什么?
A. 忘却
B. 怀念
C. 恐惧
D. 喜悦
“芳草连天”中的“芳草”象征什么?
A. 希望
B. 美好
C. 悲伤
D. 生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