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0:56
饮水萧然卧曲肱,桑村麦野醉腾腾。
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南亩服劳胜乞食,腐儒垂死耻依僧。
柴荆常闭斜阳里,剥啄虽闻亦嬾应。
我在清澈的水边静静地躺着,枕着手臂,心情宁静,田野和村庄的美景让我陶醉。
老年人有长子在身边,心中无怨无悔,然而漂泊的家园却无法安定。
宁愿在南边的田地辛勤劳作,也胜过乞讨为生,腐朽的读书人临终前也不愿依靠和尚。
夕阳西下,柴门紧闭,虽然听到啄木鸟的声音,却懒得去应答。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北朝的动荡,作品多反映家国情怀和个人理想。陆游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
《书志》创作于陆游晚年,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思考。在他看来,宁愿辛勤耕作也胜过乞讨,而内心对家国的忧虑和对自身处境的不满,构成了诗中深厚的情感。
《书志》是一首情感深刻的诗,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饮水萧然卧曲肱,桑村麦野醉腾腾”,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抒发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第三句“老身长子知无憾”,似乎在表明有子在身的满足感,但随即转入“泛宅浮家苦未能”,可见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虽有长子陪伴,却仍然感到无安定之处,暗示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南亩服劳胜乞食”,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选择,表现出他宁愿辛勤劳动,也不愿依赖他人。
最后两句以柴门紧闭、斜阳映照的景象收尾,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剥啄声虽在,却让人感到懒于应答,象征着对外界的隔绝与对内心的沉思。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内心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体现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中“饮水萧然卧曲肱”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A. 宁静
B. 烦躁
C. 忧伤
“南亩服劳胜乞食”中,诗人表达了何种生活态度?
A. 寻求安逸
B. 否定劳动
C. 崇尚劳动
诗的最后两句意在表现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