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懹

《秋懹》

时间: 2025-04-27 11:48:20

诗句

曩得治中俸,湖山偶卜居。

身尝著禾谱,儿解读农书。

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

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8:20

原文展示:

秋懹
陆游

曩得治中俸,湖山偶卜居。
身尝著禾谱,儿解读农书。
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
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在朝中任职,偶然选择在湖山间居住。
自己曾经写过农田的规章,儿子却能解读农书。
面对事情我已不再有喜怒,交往的人也都变得疏远。
尽管天地如此浩渺,终究也只算是一个小小的茅屋。

注释:

  • 治中俸:指的是官职的俸禄,这里指作者曾在朝中任职。
  • 湖山:湖泊和山脉,象征自然环境。
  • 禾谱:农田的管理规章,指农业的相关知识。
  • 农书:与农业有关的书籍,诗中提到儿子能读懂,表现出对农业的了解。
  • 欣厌:喜悦和厌恶,表示对事物的态度变得冷淡。
  • 戚疏:亲近和疏远,交往关系的变化。
  • 蘧庐:茅屋,代表简单朴素的居所,象征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蘧庐”可以引申到隐士文化,象征着归隐山林的生活。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建立、抗金斗争等历史事件,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个人的遭遇。

创作背景:

《秋懹》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隐居的时期。此时,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愈加明显,诗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懹》是一首反映陆游晚年生活态度的诗作。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己曾在朝中任职,随后选择了湖山之间的隐居生活,表明了他对官场纷扰的厌倦。接着,作者提到自己与农业知识的关系,表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实践,这种转变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诗中提到的“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与他人交往关系的疏远。这种心态反映了他在晚年时对外界的冷漠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更是将自然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曩得治中俸,湖山偶卜居。

    •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从官场生活转向隐居的选择,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2. 身尝著禾谱,儿解读农书。

    • 诗人不仅自己参与农业,儿子也在学习,显示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传承。
  3. 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

    •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变得冷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疏远,反映了隐居后的心理状态。
  4. 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

    • 尽管天地广阔,最终归结于一间简单的茅屋,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欣厌”和“戚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蘧庐”,象征简朴与宁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 象征:湖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反映诗人的归隐愿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从官场到隐居的转变,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失望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陆游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禾谱:代表农业知识与实践,体现出诗人对土地的热爱。
  • 蘧庐:象征隐逸生活的简单与朴素,代表诗人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秋懹”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官场的热爱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旅行的渴望
  2. 诗中提到的“蘧庐”象征什么?

    • A. 富丽堂皇的宫殿
    • B. 简单朴素的居所
    • C. 繁华的市镇
  3. “遇事绝欣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A. 高兴与失落
    • B. 对世事的冷漠
    • C. 对人际关系的依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陆游的《秋懹》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陆游的诗更加强调对社会的失望和个人的心灵追求,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对自然的亲近与对自我精神的陶冶。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竹扇诗 论功歌诗二首 其二 嘉禾歌 论功歌诗二首 其一 灵芝歌 咏史 论功歌诗 论功歌诗 白雉诗 宝鼎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贯穿古今 顾小失大 靣字旁的字 无稽之谈 色字旁的字 应刃而解 六牲 夷洲 音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俳语 阿家阿翁 择木 飞字旁的字 包含悟的成语 弹尽援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