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5:51
周公山前倾盖时,再岁通家同骨肉。
紫岩楼畔又从容,四方上下如相逐。
另来每恨无见日,要见夙缘偿未足。
公来临邛弄鸣琴,一官季氏仍寮末。
移将远期为近期,天遣从公恐不速。
尺书日夜苦相换,何止已多如笋束。
淹留自春意徂冬,出门如物系两脚。
一朝决去水赴壑,梦魂先到鹤山侧。
下车一见开两眼,喜色分时破愁颊。
约我不来公即来,一日不见公不乐。
将閒文书猛拨置,唤好朋友细款曲。
疾邪愤世时抵掌,怅往悲今忽嚬蹙。
狂吞壮饮无空樽,长句短章几满轴。
尊贤下士公盛德,忘义忘年吾敢辱。
百年四海知已,为公悲歌起衰俗。
明朝翩翩随社燕,欲云暂留情最恶。
黄花满头约重来,闻说床头酒方熟。
在周公山前,正值倾盖之时,经过一年,家里又成了亲戚。
在紫岩楼旁,我们又从容不迫,四方的人就像在相互追逐。
我常常恨不能见到你,想要见到你真是无法偿还的夙缘。
你来临邛时,正在拉奏琴曲,季氏的官位依旧在寮中。
远期的约定变成了近期,天意使你从我这里赶来恐怕还不快。
尺书日夜互相传递,如今的书信多得像竹笋一样。
自春留连到冬天,出门时仿佛脚上缠着东西。
一旦决心离去,就像水流入深渊,梦魂早已到达鹤山边。
下车一见面,眼睛瞬间开了,喜悦之情在时光中破开了愁眉。
如果我不来,你就会来,一天不见你我就不快乐。
把闲文书猛地放下,叫来好朋友细细品味乐曲。
愤怒于世事时,我拍手称快,回忆过往时而悲伤时而皱眉。
狂饮豪饮没有空樽,长句短章写满了整轴。
尊重贤德的士人你盛德,忘却义理与年纪我敢辱之。
百年四海知音,为你悲歌起衰世俗。
明日翩翩随社燕,想说暂时停留情最恶。
黄花满头约重来,听说床头的酒快熟了。
李流谦,宋代诗人,字子默,号瑶华,生于北宋时期,曾任职于地方,性情洒脱,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和人际情感。李流谦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李流谦与好友李允成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依依不舍的情感。临邛作为李允成的任职地,代表着他们之间的友情与离别的伤感,诗中多次提到相见与相别的主题,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深度。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李允成之间深厚的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尤其是在诗中不断提及的约定与书信的交换,象征着他们之间不变的情谊。诗中所使用的意象,如“周公山”、“紫岩楼”,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人以“尺书日夜苦相换”来强调两人之间的联系,即使相隔千里,心中仍然牵挂。
而在情感的深处,李流谦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隐隐流露。他写道“淹留自春意徂冬”,这不仅仅是对季节变迁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盛德的尊重,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广博的胸怀与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情与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中隐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对盛德之人应给予尊重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周公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美景
B. 友情与理想生活
C. 离别的伤感
D. 家庭团聚
诗人对李允成的感情主要体现在?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时间的感慨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名声的渴望
“尺书日夜苦相换”中“尺书”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书信
C. 诗篇
D. 文具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李流谦的《别临邛知县李允成》更加强调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相聚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两者在情感上各有千秋,但同样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