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3:06
江西逢僧省文
曹松 〔唐代〕
闽地高僧楚地逢,
僧游蛮锡挂垂松。
白云逸性都无定,
才出双峰爱五峰。
高僧不负雪峰期,
却伴青霞入翠微。
百叶岩前霜欲降,
九枝松上鹤初归。
风生碧涧鱼龙跃,
威振金楼燕雀飞。
想得白莲花上月,
满山犹带旧光辉。
在闽地的高僧与楚地的我相逢,
他游历蛮荒,锡杖挂在垂松上。
白云的性情本无定处,
他刚从双峰出发,就钟情于五峰。
高僧不负雪峰的约定,
却又伴着青霞进入翠微的山谷。
百叶岩前霜似乎要降临,
九枝松上仙鹤刚刚归来。
风在碧涧中激起鱼龙的跃动,
威风振动金楼,燕雀飞舞。
想起白莲花上的明月,
满山依然带着昔日的光辉。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及人文风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江西时,与高僧相遇,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这首《江西逢僧省文》充满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开头通过“闽地高僧楚地逢”点出地理位置,设定了诗歌的场景,紧接着描绘高僧的形象,借由“蛮锡挂垂松”展现其洒脱的气质。诗中“白云逸性都无定”显示出白云的飘逸与自由,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这与高僧的修行理念相得益彰。
在接下来的对比中,诗人通过“才出双峰爱五峰”的描绘,表现出高僧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这种爱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百叶岩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鹤初归”描绘出秋冬交替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最后的“想得白莲花上月,满山犹带旧光辉”则是诗人的情感升华,白莲与明月象征着纯洁和清雅,诗人在此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不仅有着自然景物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如“白莲花上月”)、拟人(如“白云逸性”)、对仗(如“百叶岩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鹤初归”)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高僧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纯洁与高洁人生的追求,并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情感深切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高僧”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和尚?
A. 江西
B. 福建
C. 湖北
D. 四川
“白云逸性都无定”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与飘逸的生活态度
B. 对高僧的敬仰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往昔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白莲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与纯洁
C. 自由
D. 长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