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38
中秋月
作者: 曹松 〔唐代〕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月色,诗人感叹秋天的美丽,已然到了最为丰盈的时刻。孤独的月光吞噬了星宿,四周没有一丝微云遮挡。树木的影子稀疏而分散,寒流中涌现出细腻的纹理。远远望去,丹桂花香弥漫,心中思绪万千。
“丹桂”常用来象征中秋节,桂花是秋天的代表花朵,寓意着团圆与美好。唐代中秋赏月是重要的传统,许多诗人都在此时抒发感慨,曹松的这首诗正是此类作品中的一部分。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农忙过后,诗人借此佳节抒发思乡之情,同时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中秋月》是一首描写秋月与思乡情怀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深秋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初句“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以时间的推移引出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带来的感慨。接着“孤光吞列宿”,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星星,给人一种孤独而闪亮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通过对树木和寒流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冷清寂寥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则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远望丹桂,心中更添思绪。这种情感的流动与月光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秋天的清冷与月光的孤独,情感上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月亮和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彩
诗中“九十日秋色”是什么样的意境?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思乡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