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与左兴宗湓城别

《与左兴宗湓城别》

时间: 2025-05-06 18:08:01

诗句

江逢九派人将别,猿到三声月为秋。

不知相见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8:01

原文展示:

与左兴宗湓城别 熊孺登 〔唐代〕

江逢九派人将别,猿到三声月为秋。 不知相见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头。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遇到分流的九条水道,人们即将分别,猿猴的叫声三次响起,月亮仿佛变成了秋天的象征。不知道下次相见会是何时,在这个夜晚,年轻的我们仿佛可以一夜白头。

注释:

  • 九派:指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条支流。
  • 猿到三声:猿猴的叫声,常用来表达离别的哀愁。
  • 月为秋:月亮在这里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
  • 堪白头:形容时间流逝之快,情感之深,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让人变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孺登,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他的诗作多涉及离别、怀旧等主题,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熊孺登在与友人左兴宗分别时所作,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对未来相见的不确定感。诗中通过江水、猿声、月亮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离别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水分流、猿声哀鸣、月亮象征秋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诗中的“九派”和“三声”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数字,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此夜少年堪白头”更是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江逢九派人将别”,通过江水分流的自然景象,引出了离别的主题。
  • 第二句“猿到三声月为秋”,猿声和月亮都是离别的传统象征,这里通过猿声和月亮的变化,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
  • 第三句“不知相见更何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见的不确定和忧虑。
  • 第四句“此夜少年堪白头”,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为秋”将月亮比作秋天的象征,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夸张:“此夜少年堪白头”夸张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深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体验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江逢九派:象征着离别的开始,江水分流暗示了人生的分岔路。
  • 猿到三声:猿声是离别的传统象征,三声猿鸣加深了离别的哀愁。
  • 月为秋:月亮在这里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九派”指的是什么? A. 九条河流 B. 九条支流 C. 九个方向 D. 九种情感 答案:B

  2. 诗中的“猿到三声”象征着什么? A. 欢乐 B. 哀愁 C. 平静 D. 惊讶 答案:B

  3. 诗中的“月为秋”是什么意思? A. 月亮变成了秋天 B. 月亮象征秋天 C. 月亮在秋天 D. 月亮和秋天无关 答案:B

  4. 诗中的“此夜少年堪白头”表达了什么? A. 年轻人容易变老 B. 离别之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年轻人不怕老 D. 年轻人一夜之间变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是一首著名的离别诗,通过黄鹤楼的景象来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熊孺登的《与左兴宗湓城别》都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离别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而熊孺登的诗则更加直白。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熊孺登的诗作,可以查阅更多关于他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 定风波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蓦山溪 三至堂 颐轩诗六首 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 急雪寄王立之问梅花 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观化十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略高一筹 折文旁的字 士俗不可医 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热结尾的成语 言若悬河 臣字旁的字 患忧 宽典 拒人于千里之外 忙迫 达人雅志 夺衣 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惊梦 高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