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寻萍公

《寄寻萍公》

时间: 2025-05-07 15:59:50

诗句

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

孤峰恐忆便归去,

浮世要看还下来。

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

虎溪桥上龙潭寺,曾此相寻踏雪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9:50

原文展示

寄寻萍公
作者: 齐己 〔唐代〕

闻在湓城多寄住,
随时谈笑浑尘埃。
孤峰恐忆便归去,
浮世要看还下来。
万顷野烟春雨断,
九条寒浪晚窗开。
虎溪桥上龙潭寺,
曾此相寻踏雪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听说你在湓城寄居很久,随时都能欢笑谈话,心中无忧。孤峰让我感到恐惧,似乎想要回去,而浮世则让我想要再看看。广阔的野外烟雾笼罩,春雨绵绵,景象模糊;九条寒冷的浪潮从晚窗外涌入。我在虎溪桥上和龙潭寺曾经一同寻访,踏雪而归。

注释

  • 湓城:古城名,位于今湖北省。
  • 孤峰:指高耸的山峰,暗示孤独。
  • 浮世:指尘世,世俗生活。
  • 万顷:形容面积广阔的意思。
  • 寒浪:指寒冷的海浪。
  • 虎溪桥龙潭寺:地名,诗人曾在此地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 780-842),字子云,号惟白,唐代诗人,曾任地方官,晚年隐居于山林,乐于山水,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齐己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好友萍公的思念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内心挣扎。

诗歌鉴赏

《寄寻萍公》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诗作。诗中,齐己通过描绘与友人相处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向往。开篇即以“闻在湓城多寄住”引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萍公生活状况的关心。接下来的几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高山孤峰的向往,显现出他对自由与真挚感情的渴望。

诗末部分提到的“虎溪桥上龙潭寺”,则不仅是对往昔游玩的回忆,更是对友谊的坚固象征。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友情的深刻理解与描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在湓城多寄住:听说你在湓城寄居,生活安稳。
  2. 随时谈笑浑尘埃:随时都能谈笑,心中无尘无虑。
  3. 孤峰恐忆便归去:孤独的山峰让我想起过往,想要回归。
  4. 浮世要看还下来:想在浮世中再多看一看。
  5. 万顷野烟春雨断:广阔的野外被烟雾笼罩,春雨使景象模糊。
  6. 九条寒浪晚窗开:晚窗外的寒冷浪潮不断涌入。
  7. 虎溪桥上龙潭寺:提到曾在虎溪桥和龙潭寺游玩。
  8. 曾此相寻踏雪回:回忆与友人踏雪而归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峰比作心中向往的归处。
  • 对仗:如“万顷野烟”与“九条寒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用“浮世”、“春雨”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友情、孤独与生活的哲理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湓城:象征友谊的寄托地。
  • 孤峰:象征孤独与思考。
  • 野烟、寒浪:象征世俗生活的模糊与动荡。
  • 虎溪桥、龙潭寺:象征美好的回忆与友谊的见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齐己的字是什么?

    • A) 子云
    • B) 志明
    • C) 俊杰
  2. 诗中提到的“万顷”是指什么?

    • A) 高山
    • B) 广阔的野外
    • C) 小溪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深切思念
    • C) 轻蔑

答案

  1. A) 子云
  2. B) 广阔的野外
  3. B) 深切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王维:齐己的诗更显孤独与思考,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 齐己与李白:齐己的情感细腻,李白则更豪放,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思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齐己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依韵和张元伯职方岁除 观物吟 戏谢富相公惠班笋三首 其三 秋怀三十六首 人事吟 偶见吟 经世吟 王氏螟罗氏子 首尾吟 其十七 落花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齐山 煴煴 神工天巧 初秋 犬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齿如齐贝 屮字旁的字 眉来眼去 谐畅 吞风饮雨 舌字旁的字 强凫变鹤 翻手云覆手雨 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