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6:52
《石竹花》 作者:齐己 〔唐代〕
石竹花开照庭石,
红藓自禀离宫色。
一枝两枝初笑风,
猩猩血泼低低丛。
常嗟世眼无真鉴,
却被丹青苦相陷。
谁为根寻造化功,
为君吐出淳元胆。
白日当午方盛开,
彤霞灼灼临池台。
繁香浓艳如未已,
粉蝶游蜂狂欲死。
石竹花在庭院的石头上盛开,
红色的苔藓自然承袭了宫廷的颜色。
一枝两枝的花朵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猩红的花瓣像鲜血洒落在低矮的花丛里。
我常常叹息世人眼光短浅,没有真正的鉴赏能力,
却被丹青的画作所困扰。
谁能为这根本寻求造化的功夫,
为你吐露出真诚的心意。
白天正午时分花朵才盛开,
彤红的霞光灼灼映照着池台。
芬芳浓烈的花香似乎永无尽头,
粉色的蝴蝶和蜜蜂在其中疯狂飞舞。
齐己(约 780-849),字景明,号天目,唐代著名的诗人,著有《齐己诗集》。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花草树木。
《石竹花》创作于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诗歌盛行的年代,受到诸多文化思潮的影响。此诗通过石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眼光的批判。
《石竹花》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诗作,诗中以鲜艳的石竹花作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张扬与热烈。开篇即以“石竹花开照庭石”引入,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用“红藓自禀离宫色”暗示了自然之美的高贵与纯粹。诗人在描写花朵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艺术及生命的深刻思考。
“常嗟世眼无真鉴,却被丹青苦相陷”一联,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世人往往无法真正欣赏自然的美,而是沉迷于表面的画作,这映射了诗人对真与假的追寻。接下来的“谁为根寻造化功,为君吐出淳元胆”则体现了诗人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艺术与生命的意义。
最后,诗人以“白日当午方盛开”收尾,暗示着生命的辉煌瞬间,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感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复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眼光的批判,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