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社寮杂诗 其二

《社寮杂诗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3:19:42

诗句

陇人短发剪来多,不用高盘髻一緺。

海上原邻东印度,居然退院老头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42

原文展示:

陇人短发剪来多,不用高盘髻一緺。
海上原邻东印度,居然退院老头陀。

白话文翻译:

陇山的女人剪得短发很多,不再需要高高盘起的发髻。
海上原本邻近东印度,竟然退隐的都是老和尚。

注释:

  • 陇人:指陇山一带的人,可能是指陇西地区的居民。
  • 短发:指女子将头发剪短,象征着风尚的变化。
  • 高盘髻:指传统的女子发型,通常将长发高高盘起。
  • 东印度:指历史上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海上贸易联系。
  • 退院:指隐居的生活,通常是修道者或和尚的生活方式。
  • 老头陀:指年老的和尚,可能暗指修行者或是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廷华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18世纪,活跃于清朝中后期。他的诗歌受到明清诗风的影响,擅长描写地方风俗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是吴廷华在观察社会变迁与风俗演变中产生的感慨。诗中描述了陇山地区女性发型的变化,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变迁与时代的变革。

诗歌鉴赏:

《社寮杂诗 其二》是一首反映清代社会风俗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陇人短发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女性形象的变化,短发象征了新风尚的来临,而不再是传统的高盘髻,代表着对传统束缚的解放。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形象的改变,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接着,诗人提到“海上原邻东印度”,这里暗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尤其是与东南亚地区的接触,表现了一个开放的时代气息。而“居然退院老头陀”,则可能是对当时隐士文化的感慨,隐士们虽远离尘世,却依然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体现了清代社会的风俗变迁,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观察与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陇人短发剪来多:通过对陇人女性发型的描写,引出当时社会风尚的变化。
  2. 不用高盘髻一緺:强调传统的发型已不再流行,暗示了个体的自由选择。
  3. 海上原邻东印度:提到地理位置,表明中外文化的交流。
  4. 居然退院老头陀:隐士的生活方式与隐退的社会状态形成对比,反映出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短发”和“高盘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时代变化。
  • 意象:短发与高盘髻分别象征新旧风尚,隐士则象征文化的深邃与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陇人女性发型的变化和隐士生活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发:象征自由、解放与新生。
  • 高盘髻:象征传统、束缚与过往。
  • 海上:象征开放的交流与文化交融。
  • 老头陀:象征智慧与隐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陇人短发的变化象征了什么?

    • A. 传统的延续
    • B. 社会风尚的变化
    • C. 文化的封闭
  2. “高盘髻”的意象代表了:

    • A. 现代化
    • B. 传统束缚
    • C. 自由选择
  3. 诗中提到的“东印度”主要是指:

    • A. 中国的邻国
    • B. 贸易往来的地区
    • C. 隐士文化的发源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悟,但吴廷华的作品更侧重于风俗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关注于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廷华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重山(绵守白宋瑞席间作) 如梦令(前题) 新月应制 南水村 虚空无内外,事理有短长。顺则成菩提,逆则成烦恼。灯笼常瞌睡,露柱亦懊恼。大道在目前,更于何处讨。 寄宜阳兄弟 待渡二首 其二 待渡二首 其一 拟琵琶亭怀古 裁衣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走之旁的字 屡变星霜 鸾飘凤泊 波谲云诡 佣贩 蒲梢 言者不知 裤头 绰绰有裕 旡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田开头的成语 丶字旁的字 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丹 摧怆 私字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