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待渡二首 其二

《待渡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3 23:27:08

诗句

何不中流架石梁,教人来往涉康庄。

丈夫欲补乾坤缺,薄暮朝朝自忖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27:08

原文展示

待渡二首 其二
作者: 顾惇 〔清代〕

何不中流架石梁,教人来往涉康庄。
丈夫欲补乾坤缺,薄暮朝朝自忖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为什么不在中流架起石桥,让人们能够自由地往来于宽阔的河岸呢?一个有志之士想要填补天地间的缺失,白天和黑夜都在反思自己的能力和责任。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中流:指河流的中间部分。
  • 架石梁:搭建石桥。
  • 康庄:宽阔的道路或河岸,象征着繁荣。
  • 丈夫:这里指有志之士或男子汉。
  • 补乾坤缺:填补天地间的不足,意指承担重任。
  • 薄暮:黄昏时分,象征时间的流逝。
  • 自忖量:自我思考和权衡。

典故解析:

  • “补乾坤缺”可以理解为借用《庄子》中“天地之缺”之意,表现出诗人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惇,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的社会转型期,正值士人面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歌鉴赏

顾惇的《待渡二首 其二》通过简单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责任与理想。诗的开头通过“何不中流架石梁”这一设问,直接引起读者的思考,既展示了诗人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又传达出一种希望人们能够创造便利与繁荣的愿望。

接下来的“丈夫欲补乾坤缺”,则进一步引申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身责任的反思。这里的“丈夫”不仅指男性,更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表现出有志之士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使命。

最后一句“薄暮朝朝自忖量”则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自我反思的状态,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蕴含着对理想与责任的深刻思考,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不中流架石梁:提问形式,强调了对社会便利的渴望。
  2. 教人来往涉康庄:表达了希望人们能够在宽阔的道路上自由往来。
  3. 丈夫欲补乾坤缺:引入理想与责任的主题,强调志士的追求。
  4. 薄暮朝朝自忖量:反映时间的流逝与自我反思的必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薄暮朝朝”形成对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设问:通过疑问句引导思考,增加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梁:象征着沟通与连接,寓意社会的和谐。
  • 康庄:象征繁荣与美好的理想社会。
  • 薄暮: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梁”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连接人与人
    • B. 隔绝人与人
    • C. 保护自然
  2. “丈夫欲补乾坤缺”中“丈夫”指的是?

    • A. 仅仅指男性
    • B. 有志之士的象征
    • C. 特指某个历史人物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悲观
    • B. 积极向上
    • C. 中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求。

诗词对比:

  • 顾惇《待渡二首 其二》和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对比:
    • 顾惇强调责任与理想,王之涣则更多表现豪情与壮志,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汴中见寄 念奴娇(题马嵬图) 念奴娇 雁影 念奴娇 偕冰如泛舟长江中流赋此 念奴娇 其三 和羡门韵寄赠 念奴娇 其一 集张登子南华山馆 念奴娇·和白石韵 念奴娇 送陈其年归荆溪 念奴娇 甲子端午,夜游汉皋忆旧 念奴娇十一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娱妻弄子 柳暖花春 大经大法 龜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拙见 内弩 夸辩之徒 釒字旁的字 包含踊的词语有哪些 盘话 黍字旁的字 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尊要 豆字旁的字 敷衍搪塞 以虚带实 包含惫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