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2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27:08
待渡二首 其二
作者: 顾惇 〔清代〕
何不中流架石梁,教人来往涉康庄。
丈夫欲补乾坤缺,薄暮朝朝自忖量。
这首诗的意思是:为什么不在中流架起石桥,让人们能够自由地往来于宽阔的河岸呢?一个有志之士想要填补天地间的缺失,白天和黑夜都在反思自己的能力和责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惇,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的社会转型期,正值士人面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顾惇的《待渡二首 其二》通过简单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责任与理想。诗的开头通过“何不中流架石梁”这一设问,直接引起读者的思考,既展示了诗人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又传达出一种希望人们能够创造便利与繁荣的愿望。
接下来的“丈夫欲补乾坤缺”,则进一步引申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身责任的反思。这里的“丈夫”不仅指男性,更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表现出有志之士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使命。
最后一句“薄暮朝朝自忖量”则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自我反思的状态,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蕴含着对理想与责任的深刻思考,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梁”有什么象征意义?
“丈夫欲补乾坤缺”中“丈夫”指的是?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