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4:51
答耿奎
作者:王令
浮生飘泊委蓬蒿,
汫澼无封敢叹劳。
心学古人方有媿,
身从衰俗忽为高。
苟惭枉道干箪食,
肯谓非时爱一毛。
末学从兹益知守,
善人不鄙与华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漂泊的感慨。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就像蓬蒿一样无所依靠,面对生活的辛劳,他深感无奈。虽然他学习古人的道理,但内心却感到羞愧,因为身处世俗之中,难免被其影响。他认为如果只因羞愧而不敢享用简单的生活,是否也应当认为自己所珍惜的不过是一毛钱的价值。最终,他明白应当守住自己的本心,真正善良的人不会鄙视他与华丽的事物。
作者介绍:王令,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强调内心的修养与道德。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令对人生的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无奈与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正值社会风气浮躁,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对当时文化现状的不满。
《答耿奎》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浮生飘泊”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这种漂泊不仅是物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仿佛在质疑生活的意义。接着,诗人提到“心学古人”,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怀疑,认为在世俗的影响下,自己的追求显得微不足道。
“苟惭枉道干箪食”,这句诗令人深思,诗人反思自己在追求高尚品德的过程中,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生活的真实享受。这种自我检视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内省。
最后,诗人提到“善人不鄙与华褒”,强调内心的善良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的华丽并不值得追求。整体来看,王令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表现了对内心真实与外在浮华的反思,值得读者深思和体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强调内心的真实与善良的重要性,反对外在的华丽与浮躁。诗人在探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逐渐领悟到内心的平和与真实才是真正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蓬蒿”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困顿
王令在诗中对古人的学习感到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对外在华丽的追求
B. 内心真实的价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