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四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5-02 10:49:51

诗句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9:51

原文展示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白话文翻译

在临岐的地方我流泪感叹世事,天命真是悠然自得。
回想昔日殷王的王子,骑着玉马去朝见周朝。
宝鼎沉没在伊谷,瑶台变成了古老的丘陵。
西山让人伤感的是那些遗老,东陵则有故去的侯爵。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岐:指临近岐山,一种地理位置的描绘,象征岐路。
  • 泣世道:感叹世事,暗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
  • 天命:指上天的安排或命运。
  • 殷王子:指殷商时期的王子,象征昔日的荣耀与权势。
  • 玉马:华贵的马,象征王子身份和地位。
  • 宝鼎:用于祭祀的器具,象征权力和财富。
  • 伊谷:指传说中的一个不再显赫的地方,象征没落。
  • 瑶台:美丽的台地,象征繁华的消逝。
  • 遗老:指年老的遗民,象征历史的沉重。
  • 故侯:已故的侯爵,象征过往的荣华与权势。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到的“殷王子”,是指殷商的王子,代表了古代王朝的辉煌与衰落。
  • “宝鼎沦伊谷”暗指历史的沧桑,象征着曾经辉煌的事物如今的没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了初唐的文学风格。他的诗风雄浑激昂,富有哲理,常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成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叹与对命运的思索。诗的开头“临岐泣世道”,以哭泣的形象展现出诗人的悲伤与无奈,生动地描绘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叹息。接着,通过“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的回忆,诗人表现了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和对盛世的向往,王子的玉马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不再。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遗迹,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变迁。西山与东陵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遗老与故侯的存在让人倍感惆怅,代表了对逝去岁月的深沉哀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是对历史与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展示了个人对命运的无力感与对社会变迁的敏感,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岐泣世道:在岐山旁边,悲伤地感叹世事的艰难与变化。
  • 天命良悠悠:感受到命运的悠长与不可掌控。
  • 昔日殷王子:追忆往昔的殷王子,象征权势与辉煌。
  • 玉马遂朝周:王子骑着玉马去朝见周朝,表现了曾经的荣耀。
  • 宝鼎沦伊谷:宝鼎沉没,象征着权力的丧失和历史的消逝。
  • 瑶台成古丘:美丽的瑶台如今成了古老的丘陵,象征繁华的消逝。
  • 西山伤遗老:西山让人感伤那些老去的遗民。
  • 东陵有故侯:东陵则有已故的侯爵,象征着逝去的荣华与权势。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凄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使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象征,传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 排比:句式的排比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有力,有助于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展开,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临岐:象征选择的困惑与人生的岔路。
  • 泣世道:表现对世事的无奈与悲伤。
  • 殷王子:历史的辉煌与权力的象征。
  • 玉马:美好与荣耀的象征。
  • 宝鼎:权力与地位的代表。
  • 瑶台:象征美好与繁华的消逝。
  • 遗老: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流逝。
  • 故侯:象征过去的辉煌与权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语与“天命”意思最接近?

    • A. 宿命
    • B. 意志
    • C. 决定
    • D. 选择
  2. “临岐泣世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愉
    • B. 愤怒
    • C. 伤感
    • D. 平静
  3. “宝鼎沦伊谷”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权力的消失
    • B. 财富的增加
    • C. 美好的未来
    • D. 个人的成功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王勃《滕王阁序》

诗词对比

  • 陈子昂《感遇诗》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但陈子昂更侧重于个人命运的沉重,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衰与民生的疾苦。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时代的深切关怀,而陈子昂则更倾向于哲学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陈子昂诗文研究》

相关查询

秋末怀旧山 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四 秋末闲居作 寒食郊外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 陪冯使君游六首。迎仙阁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 寄栖一上人 少监三首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扣算 身字旁的字 久悬不决 稳操胜算 谷字旁的字 野吹 打破沙锅璺到底 逸量 釒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包含娉的词语有哪些 谨行 提土旁的字 陌路相逢 耳鬓斯磨 包含妪的词语有哪些 刿心怵目 包含失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