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0:10
萧萧芦叶黄,良人戍朔方。
冉冉岁云暮,四野肃寒螀。
褰帏露新月,拥褐有微霜。
感此竟不寐,信是可怜伤。
星言望天末,晓出问河梁。
折柳差犹在,歧路靡或忘。
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
萧瑟的芦叶已经泛黄,我的爱人驻守在北方的边疆。
岁月缓缓流逝,四周一片肃杀,寒虫低鸣。
轻轻掀起帷帐,露水映照着新月,
披着外衣感到微霜的寒冷。
因感怀而彻夜未眠,真是可怜又伤感。
抬头望星空,晨曦时分出门去问河边。
折下的柳枝仍在,分岔的路上难以忘却。
何时才能打灭敌人的尘土,凤凰啊,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陶益,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自然景象,常常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拟古别离二首 其一》创作于作者身处动荡之时,表现了离愁别绪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时代背景下的战乱与离别,让诗人的情感愈发浓烈。
《拟古别离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诗,描绘了离别带来的孤独和痛苦。诗的开头以“萧萧芦叶黄”引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景,暗示着离别的愁苦。接着“良人戍朔方”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离别的原因,表明了对爱人的思念。随着“冉冉岁云暮”的出现,时间的流逝让思念更加深沉,四周的寒意与虫鸣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帷帐的轻掀,露水的映照,新月的清冷,微霜的侵袭,都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诗人因思念而无法入睡,展现出心中的伤感与孤寂。
最后几句中,诗人抬头望向星空,展望未来,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归属感。“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的结尾,既是对和平的渴望,也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含蓄而有力,令人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深邃的人生哲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良人戍朔方”中的“良人”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微霜”象征着什么?
“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陶益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离愁与对故乡的渴望,而李白的作品则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和个人的孤独感。两者都表达了浓厚的思乡情,但背景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