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4:38
碧城西转拂苍烟,日绕阑干一握天。
青草暮山歌扇底,美人瑶瑟瞑鸿边。
吹声隐隐江都月,弄影翩翩建业船。
流尽古来东去水,又将秋色遇楼前。
在碧绿的城墙西边,青烟轻拂,太阳在栏杆上绕行,仿佛可以触摸到天空。
青草在暮色中的山间,像扇子底下的歌声,美人弹着瑶瑟,意态悠然。
微弱的吹声隐约传来,仿佛是江都的月色,船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古往今来的水流已尽,秋色又在楼前相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出现的“瑶瑟”与美人,借用了古代文人对音乐与女性美的崇拜,表达了美的和谐与忧伤的情感。
作者介绍: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潜溪,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与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深受当时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丹阳楼》创作于北宋时期,沈括在此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丹阳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夜晚,碧城与苍烟的交融,日光与栏杆的相绕,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沈括以“美人瑶瑟”来象征人间的美好,音乐的悠扬与环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美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江都的月光与建业的船影交相辉映,轻盈的水波流淌,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无情。最后一句“流尽古来东去水”,带有哲理的思考,人们在美景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的美好,还有对历史流转的感慨,时间的流逝让人倍感珍惜。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展现了沈括作为诗人的深刻内涵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碧城”指的是?
“美人瑶瑟”中的“瑶瑟”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建业”是指哪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沈括的《丹阳楼》更注重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沈括的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感慨,而李白则在壮丽的自然中流露出豪放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