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 客阳邱,暮闻弦索,同丁药园赋

《浪淘沙 客阳邱,暮闻弦索,同丁药园赋》

时间: 2025-07-27 22:43:38

诗句

判谢却韶华。

细雨梨花。

女郎山下梦还家。

六亩屏欹三径掩,不似天涯。

庭树欲栖鸦。

渐暝窗纱。

四弦何处拨琵琶。

拍遍伊凉惊入破,飒飒风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3:38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客阳邱,暮闻弦索,同丁药园赋
判谢却韶华。细雨梨花。女郎山下梦还家。
六亩屏欹三径掩,不似天涯。
庭树欲栖鸦。渐暝窗纱。四弦何处拨琵琶。
拍遍伊凉惊入破,飒飒风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感慨。细雨中,梨花纷纷飘落,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悲凉。在女郎山下,我的梦中回到了故乡。六亩的菜园被高墙遮掩,三条小径通向幽静处,这里与遥远的天涯并无二致。庭前的树木似乎在等待鸟儿栖息,窗纱渐渐昏暗,四弦琵琶的声音从何处传来?轻拍的乐声在凉意中传递,夹杂着风沙的声音,令人心生惊惧。

注释

  • 韶华:指美好的青春时光。
  • 梨花: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 女郎山: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山名,与故乡有情感的联系。
  • 六亩屏:指六亩的菜园,这里的“屏”字可能是指高墙或围墙。
  • 栖鸦:意为栖息的乌鸦,象征着归宿。
  • 四弦琵琶:指弹奏琵琶的乐器,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交流。

典故解析

  • “浪淘沙”:本身是词牌名,通常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与思考。
  • “女郎山”:可能是指某种传说或故事背景,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公元1622年-公元1681年),清代著名诗人,字正之,号容庵,福建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顾贞观对人生和时光的沉思之际,反映了他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情感的脆弱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一句“判谢却韶华”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伤。接着,诗人以“细雨梨花”作为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也隐含了无奈的离别。女郎山下的梦境,既是对故乡的眷恋,又反映了诗人的思乡情结。三径掩映的六亩菜园,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但又与“天涯”形成对比,彰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几句通过琵琶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风沙交织的环境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判谢却韶华:开篇即道出青春已逝之感。
  2. 细雨梨花:细雨与梨花的相遇,象征着美的流逝。
  3. 女郎山下梦还家:梦中归乡,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4. 六亩屏欹三径掩:描写菜园的幽静与隐蔽,暗示与外界的隔离。
  5. 不似天涯:即便身处近处,却感到远离故乡的遥远。
  6. 庭树欲栖鸦:庭院中的树木等待归鸟,隐喻对归宿的渴望。
  7. 渐暝窗纱:夜幕降临,窗纱渐暗,增添了孤独感。
  8. 四弦何处拨琵琶:琵琶声的追问,象征着对情感出口的渴求。
  9. 拍遍伊凉惊入破:乐声与凉风交织,营造出惊心动魄的氛围。
  10. 飒飒风沙:风沙的呼啸,增强了诗的动感与悲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雨梨花”,将雨与花相结合,增强意象的美感。
  • 拟人:如“庭树欲栖鸦”,赋予树木以情感,表现对归宿的渴望。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揭示了人在时光变迁中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柔情与哀愁。
  • 梨花:短暂的美丽与纯洁,代表青春。
  • 女郎山:故乡的象征,承载着美好的回忆。
  • 琵琶:音乐的象征,传达情感的载体。
  • 庭树:栖息的象征,渴望归属感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韶华”指的是什么? A. 青春时光
    B. 美丽的花
    C. 田园生活

  2. “细雨梨花”中的“梨花”象征什么? A. 美好的青春
    B. 凋零的生命
    C. 自然的美

  3.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表现在哪一句? A. 六亩屏欹三径掩
    B. 女郎山下梦还家
    C. 渐暝窗纱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浪淘沙》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浪淘沙》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追和晁次膺)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 和子厚弟九日登魏文振亭园七首 书怀示周少隐右司 和李似矩马图歌次韵 和丁景仁三叉河留题赠李仲山 宴桃源(海棠) 追和李义山赋菊二首 次方正叔知县韵仆今年六十有三窃观正叔赠陈 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祥 解甲倒戈 凭河暴虎 閠字旁的字 朝不及夕 口字旁的字 鄣尘 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包含提的成语 黄发垂髫 跳箱 浸明浸昌 腻心 盈尺之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