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0
书喜
作者:陆游 〔宋代〕
十月东吴草未枯,村村耕牧可成图。
岁收俭薄虽中熟,民得蠲除已小苏。
家塾竞延师教子,里门罕见吏徵租。
老昏不记唐年事,试问元和有此无?
这首诗描绘了东吴地区的秋天景象,尽管已是十月,草木依旧青翠;各村庄里农田和牧场的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虽然今年的收成不丰,但民众因税收减免而感到些许宽慰。乡村学校兴起,家家都在请老师教导孩子,几乎看不到官吏上门征税的身影。作者年迈已忘却唐朝的往事,试问如今的元和年间是否也有如此景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主义者。其诗词广泛涉及历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风格豪放,情感真挚。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兴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事的关心与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之后,国家逐渐趋于安定,民生稍有改善。诗人通过描绘农村的生活景象,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关心和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
《书喜》以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东吴的秋景,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安定生活的欣喜。全诗结构紧凑,首句即点明季节与地点,接着通过“村村耕牧可成图”展示出丰收的景象,生动形象。尽管“岁收俭薄”暗示了经济的困顿,但“民得蠲除已小苏”则传达了减税后民众的轻松与希望,体现出诗人对社会政策的关注。
后两句则转向教育与官民关系,表现出民众对教育的重视与对官府的不满,反映出社会的变迁。诗人通过“老昏不记唐年事”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形成了对比,突显当下的安宁与和谐。整首诗在悲喜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对民众生活改善的欣喜,以及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陆游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东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广东
B. 江浙
C. 四川
D. 山东
诗中提到的“家塾”指的是什么?
A. 家庭学校
B. 官府
C. 农田
D. 书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书喜》与杜甫的《秋夕》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陆游更侧重于乡村生活的欣喜与民众的安宁,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的情感与视角。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