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8:35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紫阁山北村的游历与遭遇。清晨时分,他游览紫阁峰,黄昏时分则在山下的村庄宿住。村中的老人见到他十分高兴,为他斟上一杯酒。正当他准备饮酒时,门外突然闯入一群武士,身穿紫衣,手持刀斧,约有十余人。他们夺走了席上的酒和盘中的食物,主人则在一旁默默退后,双手合拢,显得十分恭敬。在院子里有一棵奇特的树,已经种植了三十年。主人舍不得那棵树,竟然拿起斧头准备砍伐。口中称是为了采集材料,但其实他是属于神策军的。主人提醒他不要多言,因为中尉正承恩于人。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情感真实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在不同的官职上任职,因而对社会的观察极为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游历至紫阁山北村期间,反映了他在自然美景中享受人生的同时,也遭遇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中武士的突袭象征着社会动乱与个人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白居易在紫阁山北村的游历与突发的事件,展现了一个平静生活与突如其来的动荡之间的鲜明对比。诗的开头通过晨游与暮宿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然而,随着“暴卒来入门”的突然转折,诗的情感基调迅速转向紧张与不安。武士们的入侵象征着社会的混乱与无情,打破了诗人原本的安宁与愉悦。
诗中“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村主人在面对武士时的无奈与谦恭,体现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对强权的畏惧与尊敬。接下来的“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则表明主人对自然的眷恋与不舍,树木的砍伐不仅是对自然的破坏,更是对人情的冷漠。整首诗在表现个体命运与社会动荡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中的美好与突发的暴力事件,揭示了社会动荡对个体生活的影响,反映了在动乱中人们的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衣”指的是:
A. 诗人的衣服
B. 村老的衣服
C. 武士的衣服
D. 旅行者的衣服
诗人宿住的地方是:
A. 山顶
B. 村庄
C. 酒馆
D. 林中
武士们的入侵体现了:
A. 生活的安宁
B. 社会的动荡
C. 人际的温暖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宿紫阁山北村》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个人在纷乱社会中的孤独与思考。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描写,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动荡的交织。白居易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突发事件的描写,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流露与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