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柳絮

《柳絮》

时间: 2025-07-27 08:19:01

诗句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19:01

原文展示:

柳絮
白居易 〔唐代〕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三月的景象,春天即将结束,春天的老去让人倍感依依不舍。诗人借小莺向杨花诉说心意,希望春风不要轻易离去。

注释:

  • 头白日:指阳光明媚的日子,寓意春天的最后时光。
  • 与春老别更依依:春天即将离去,让人感到依依不舍。
  • 凭莺:借助小黄莺的声音。
  • :说。
  • 绊惹:缠绕,牵动。
  • 莫放归:不要让春风离去。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的细腻观察,常见于唐诗的风格。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心而闻名。他的诗作品广泛,题材丰富,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爱情和自然。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末,正值春天的尾声,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即将到来的夏天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柳絮》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即将逝去,传达出浓厚的离愁别绪。前两句“与春老别更依依”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最后两句通过小黄莺的声音和春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对生活的期待与珍惜。白居易的诗风朴素而富有情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在细腻的描绘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美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月尽是头白日:三月的最后几天,阳光明媚,春天似乎到了尽头。
    • 与春老别更依依:春天快要老去,离别时让人感到依依不舍。
    • 凭莺为向杨花道:借助小黄莺的歌声,向杨花倾诉。
    • 绊惹春风莫放归:希望春风不要轻易走开,留住春天的气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和小莺象征着春天的美好、生命的活力。
    • 拟人:将春风和小莺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凭莺”与“道”,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留恋与即将离去的感伤,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新生与美好。
  • 黄莺:象征着春天的声音与活力,传递情感。
  • 杨花:象征着春天的繁荣与丰盛,暗示春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与春老别更依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失落
    • C. 愤怒
  2. “凭莺为向杨花道”中的“莺”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风
  3.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以上两种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by 孟浩然
    • 《夜雨寄北》by 李商隐
  •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更多表现了春天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而白居易的《柳絮》则强调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伤,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瑞安院 秋夜 秋日言怀次韵 秋日榴花 青感 秦吉了 妾薄命六首 陪王监簿宴广寒游次韵 南山有孤树 纳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旁内角 包含昏的成语 撒手人寰 甜软 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回复 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上下为难 包含娃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眼腰黄赤 肀字旁的字 远门近枝 包含厂的词语有哪些 将功折罪 言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招降纳叛 孟尝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