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7:18
秋夜读书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
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
在这个秋夜,孩子们都懒惰地沉沉入睡,老师的呼唤也没有人应答。窗外传来的虫鸣声伴随着月光,深夜里的灯下,我正在读书。微微有些醉意,聊聊古今历史,不知多少兴衰更替。心中思念的人还未能相会,难道我曾有过快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今古”意指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对古今的思索,反映个人的孤独感及对理想人际关系的渴望。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30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秋夜读书》创作于杨万里晚年,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读书画面,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恰逢秋夜,意味着人生的沉思与回忆。
这首《秋夜读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读书的场景。开篇“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描绘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与沉睡,反衬出诗人独自一人的孤独。诗人将自己置于这个寂静的夜晚,月光下虫鸣声声,与书籍相伴,显得十分悠然自在,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一句,诗人恍惚间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古今兴衰如梦似幻,难以把握。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的体现。最后两句“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未能相见的人的思念,显示了孤独中的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渴望。其情感深邃而细腻,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情的冷暖。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叹、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无奈,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杨万里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人描述的夜晚的声音是什么?
A. 鸟鸣
B. 风声
C. 虫声
D. 雨声
诗中提到的“有怀人”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爱人
C. 学生
D. 家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秋夜读书》都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思考与感悟,但前者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对知识的追求与人际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