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01
九月微凋上苑林,映波拥塔影深深。
伤高未瞑登临眼,悲世犹馀半死心。
万里望迷云路雁,十霜伴冷塞垣砧。
重来念念归寥落,聊应佳辰酒共斟。
九月时节,园林渐显凋零之态,湖水映照着高耸的塔影,显得幽深而沉静。登高望远,眼中未曾昏暗,却因对高处的渴望而感伤,世事如烟,心中仍存半分忧愁。远望千里,雁阵迷失于云雾之中,十重霜寒伴随在冷清的边塞和砧板上。重来此地,心中思念已是寥落,不如在这美好的时节,举杯共饮,聊以解忧。
陈曾寿,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秋季登高望远时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诗的开头以“九月微凋”引入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人不仅观察到了自然的变化,也感受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伤高未瞑”一句,表现出对高处的向往与内心的苦闷,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与失落。“万里望迷云路雁”,则通过远望雁阵迷失的意象,映射出人生的迷茫与无助。而最后两句则转向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尽管心中有忧愁,但在这样的佳辰良景中,仍应举杯共饮,寻找片刻的欢愉。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秋天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与迷惘,最终选择在佳辰美景中,与友共饮,以此调和内心的忧愁。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个朝代的?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万里望迷云路雁”中的“雁”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