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骆奉礼从军

《送骆奉礼从军》

时间: 2025-05-06 17:45:43

诗句

玉塞边烽举,金坛庙略申。

羽书资锐笔,戎幕引英宾。

剑动三军气,衣飘万里尘。

琴尊留别赏,风景惜离晨。

笛梅含晚吹,营柳带馀春。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5:43

诗词名称: 送骆奉礼从军

作者: 李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玉塞边烽举,金坛庙略申。
羽书资锐笔,戎幕引英宾。
剑动三军气,衣飘万里尘。
琴尊留别赏,风景惜离晨。
笛梅含晚吹,营柳带馀春。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


白话文翻译:

在边疆烽火燃起的地方,金坛的庙宇略显清冷。
飞书传递了急切的消息,军营中迎接了英俊的宾客。
剑光闪烁,激荡起三军的士气,衣袂飘扬,带起万里尘埃。
琴台上留别的酒宴,风景恍惚,令人惜别的清晨。
笛声悠扬,梅花在傍晚中轻声吹奏,营中的柳树依旧带着春意。
希望你能铭刻这份情意,归来时能歌舞入城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塞:指边塞的玉石,象征美丽和珍贵的边疆。
  • 金坛庙:金坛是一个神庙,表示神圣和祈愿。
  • 羽书:用羽毛写成的信,古代常用于军事急报。
  • 戎幕:指军营或战幕,强调军事氛围。
  • 剑动:形容士兵们的士气高昂,剑光闪烁。
  • 琴尊:古代酒器,指在酒宴上用琴来送别。
  • 笛梅:指用笛子吹奏梅花曲,营造优雅的氛围。

典故解析:

  • 玉塞金坛:象征边疆的美丽与神圣,对送别士兵的深情寄托。
  • 羽书:古时常用以传递军情,表现了战争的紧迫。
  • 剑动三军气:剑作为武器,象征战士们的豪情与斗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 694—758),字君羲,号少微,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律诗,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以及边塞生活。

创作背景: 《送骆奉礼从军》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前夕,国家局势动荡,士兵们纷纷征战,诗人以此诗表达对朋友骆奉礼的送别之情,寄托了对他前途的祝福以及对战争的忧虑。


诗歌鉴赏:

《送骆奉礼从军》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伤的送别诗。李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的烽火和士兵的壮志,展现了唐代士人对国家和战友的责任感。诗的开头用“玉塞边烽举”描绘出战争的紧张氛围,紧接着“金坛庙略申”则透露出一种对神明的祈愿,展现了对战斗的敬畏与不安。

在描绘士兵出征的情景时,诗人用“剑动三军气,衣飘万里尘”展现了士兵们昂扬的斗志与战场的壮阔,画面感极为强烈。而“琴尊留别赏,风景惜离晨”则转向送别的柔情,表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后半部分“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则寄托了诗人对骆奉礼平安归来的美好期许,既有对战争的忧虑,也有对未来的期盼,表现了复杂的情感交织。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雄浑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塞边烽举:边疆的烽火点燃,预示着战争的开始。
  2. 金坛庙略申:金坛庙显得冷清,暗示着人们对于战争的担忧与祈祷。
  3. 羽书资锐笔:飞书传递着急切的消息,以笔传递出壮丽的情怀。
  4. 戎幕引英宾:军营中迎接英俊的宾客,显示出对士兵的重视。
  5. 剑动三军气:剑的闪光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展现出勇敢与决心。
  6. 衣飘万里尘:衣袍随风飘扬,带起漫天尘土,描绘出战场的壮阔场景。
  7. 琴尊留别赏:在酒宴上用琴乐送别,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8. 风景惜离晨:在美丽的清晨,诗人对离别的惋惜之情愈加浓厚。
  9. 笛梅含晚吹:傍晚时分,笛声悠扬,增添了送别的氛围。
  10. 营柳带馀春:军营的柳树还带有春天的余韵,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11. 希君勒石返:希望你铭记这份情谊,归来时能歌舞入城。
  12. 歌舞入城闉:期待友人荣归之时,能在城中欢歌舞蹈。

修辞手法:

  • 比喻:在描绘战争场景时,运用了比喻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剑”、“琴”、“笛”等意象,分别代表了战争、送别与思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朋友的深情送别与对战争的担忧,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出诗人对友情、战斗与归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烽火:象征战争与紧急的军事行动。
  2. 庙宇:象征信仰与对和平的渴望。
  3. :象征勇气与士兵的豪情。
  4. :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怀与优雅的送别。
  5. :象征离别与春天的生机。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文化内涵,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玉塞”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边疆的美丽
    • C. 一种神明
    • D. 战争的象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羽书”是用__写成的信。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骆奉礼归来的期待。(对/错)


答案:

  1. B
  2. 羽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但更多地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而李峤的《送骆奉礼从军》则结合了战争与送别的情感,展现出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选读》

相关查询

下第东南行 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靖安寄居 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从叔子云 夷门雪赠主人(是赠陆长源,陆有答诗) 劝友 暮秋感思 达士 自叹 饥雪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雄视一世 雅人深致 歺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到处碰壁 手脚无措 整龊 包含素的成语 包含悍的词语有哪些 开合自如 鲁殿灵光 八字旁的字 称心满意 惜墨若金 口字旁的字 反听收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