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0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06:17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
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
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
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新图别有新的意义刚刚被提出,四周的人都感到震惊,因为他们以前从未听说过。
这定是因为他胸中对象和数字的通达,或者是在梦中见到过《易经》的文字。
向来孔子编纂的《易经》有三种绝妙的解释,近世的名儒们又增加了七种分说。
我自嘲自己追求古人的注解,难道有可能夹着书籍就能随从你吗?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亦为政治家与学者。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士人的理想与情感,风格雄浑,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
《蒋迈说易》创作于宋代,是在对《易经》研究的背景下,诗人借用古代经典的讨论,表达了对古今易学研究的思考与自嘲,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新思想的探索。
《蒋迈说易》是一首探讨《易经》及其解释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古代经典和当代学术的思考与反思。开篇即以“新图别义”引入,表明了对《易经》新的解释的惊讶与赞叹,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活力和创新。四座皆惊的场景,表现了新学说的冲击力,尤其是在当时的知识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接着,诗人提到“胸中通象数”,强调对《易经》深刻理解的必要,这不仅是对个人学识的肯定,也点出了《易经》作为古代智慧结晶的重要性。而“或于梦里见羲文”则蕴含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暗示着思想的启迪可能来自潜意识的深处。
在后面的部分,诗人提及孔子和近世名儒的注解,显示出对传统解释的尊重,也反映了学术传承的复杂性。最后,自嘲“腐生尊古注”,表达了对自身学识局限的自觉和对古籍的依赖,带有一丝幽默感,暗示着对古代智慧的敬畏与对自身能力的反思。
整首诗兼具哲思与自嘲,展现了作者在面对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抉择中,所产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探讨新旧学术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对古典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学识局限的反思。这种对学术的探索精神和对传统的尊重,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蒋迈说易》中提到的“新图别义”指的是什么?
“四座皆惊”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羲文”是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