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5:27
乌石山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儿时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
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熟知旧事惟邻叟,催去韶华是暮钟。
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时逃学时常到乌石山游玩的怀念。诗人重回这个地方,回忆起曾经的种种情景,捕捉鱼群的乐趣和攀登山峰的经历。诗中提到的邻居老者,似乎在提醒诗人时光的流逝,仿佛在催促着他珍惜青春。最后,诗人思考世间万物的寿命,看到寺前那棵经历百年的松树,感慨生命的无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俊,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年长之际,回忆自己年轻时在乌石山嬉戏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正值社会动荡的南宋时期,诗人通过乡村的宁静,反思个人的生命及其意义。
《乌石山》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乌石山的回访,唤起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开篇以“儿时逃学频来此”点出诗人的童年时光,简单而富有情感。接着“因漉戏鱼群下水”,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儿童嬉戏图,展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乐趣。
紧接着,诗人提到“熟知旧事惟邻叟”,这不仅仅是对邻居的描写,更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邻居老者似乎在提醒着诗人,青春易逝,时光如水。诗中“催去韶华是暮钟”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两句“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松”,再一次升华了主题。松树的百年寿命与人类的短暂生命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叙事中渗透着哲理,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情感和智慧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童年时常逃学去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百年松”象征什么?
“催去韶华是暮钟”中的“韶华”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乌石山》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但《乌石山》更强调童年的乐趣与怀念,而《登高》则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的悲伤。两首诗展现了不同的生命视角和情感基调。
以上内容为《乌石山》的详细解析和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