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4:21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在我十五岁那年,身穿彩衣在母亲面前欢笑。
因为孝顺和廉洁,我在每年贡品中获得了荣耀,
心中怀着橘子,向着秦川而去。
四周的人都推举我去参加考试,中郎许仲宣也在其中。
在江上泛舟告别,谁不仰望像神仙一样的人呢?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荪,襟江海,怀山岳,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了田园诗的高峰。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送友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张参明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盼。在当时,科举制度盛行,许多人通过考试获得仕途,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是一首充满情感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十五岁时承欢于母亲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庭、故乡的深厚感情。开篇的“十五彩衣年”不仅描绘了青春的欢愉,也暗含了对母亲的孝顺与感恩。紧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因孝廉而获得的荣誉,显示出他在传统文化中对于品德的重视。
“怀橘向秦川”的意象富含深情,橘子作为故乡的象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恋和对未来的渴望。四周的朋友推举诗人参加文举,体现了他在文人圈中的地位和人际关系的美好。而最后的“泛舟江上别”则是对即将离别的感伤,仿佛在感叹人生如梦,谁不渴望如神仙般的自由与超脱。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冀。
逐句解析: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描绘了诗人青春年少时的快乐与母亲的亲密关系。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通过“孝廉”,突显了诗人对品德的追求;“怀橘”则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反映了诗人被大家推举的情景,显示出社会对他的认可。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仰望神仙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田园情怀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承欢慈母前”指的是哪种情感?
A. 亲情
B. 友情
C. 爱情
答案:A
“怀橘向秦川”中的“橘”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财富
B. 友情
C. 思乡
答案:C
诗人通过哪些方式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A. 通过诗歌
B. 通过信件
C. 通过口头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通过送别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孟浩然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家庭的眷恋。
以上内容帮助用户深入了解《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这首诗的内涵及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