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43
来闍黎新亭作
——孟浩然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
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
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
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这首诗描写了一处幽静的禅林和亭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清净心境的向往。诗中提到,禅林的秀美和园子的才能相得益彰,虽然地处偏远,但心灵的净化使得亭子更加开阔。诗人描绘了险峻的山峦和蜿蜒的小径,瑞花自然地生长,无需人工栽培。碧色的网状树影与红色的花朵交织,清泉流淌在绿苔之间。鱼儿嬉戏,鸟儿吟唱,似乎在传递佛法。去掉形象,真正的领悟在于心中,忘却言语,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在宁静之中,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吟咏似乎也成了徒劳。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襟宇,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抒发胸中情怀。
《来闍黎新亭作》创作于诗人游览一处新建的亭子时,借景抒怀,表达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禅修环境,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前四联通过描述环境的优美和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心景相融”的境界。在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美来反映内心的清净和觉悟。后四联则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揭示了心灵的领悟与修行的真谛。诗中的“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不仅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面,还隐喻了自然与修行的关系,表达出一种无声的智慧。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透出一种深刻的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清幽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出一种超脱于尘世的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水亭”象征着什么?
A. 喧嚣
B. 清净
C. 繁华
答案:B
“弃象玄应悟”中“象”指的是什么?
A. 形象
B. 影子
C. 颜色
答案:A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忧伤
B. 超脱
C. 喜悦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