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来闍黎新亭作

《来闍黎新亭作》

时间: 2025-05-02 07:58:43

诗句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

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

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

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43

原文展示:

来闍黎新亭作
——孟浩然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
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
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
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处幽静的禅林和亭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清净心境的向往。诗中提到,禅林的秀美和园子的才能相得益彰,虽然地处偏远,但心灵的净化使得亭子更加开阔。诗人描绘了险峻的山峦和蜿蜒的小径,瑞花自然地生长,无需人工栽培。碧色的网状树影与红色的花朵交织,清泉流淌在绿苔之间。鱼儿嬉戏,鸟儿吟唱,似乎在传递佛法。去掉形象,真正的领悟在于心中,忘却言语,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在宁静之中,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吟咏似乎也成了徒劳。

注释:

  • 八解:指八种禅理的解读。
  • 三明:指三种明理的才能。
  • 香界:指芳香的境界,此处代指美好的环境。
  • 心净:内心清净。
  • 水亭:水边的亭子,象征清幽。
  • 瑞花:象征吉祥的花。
  • 灵药:指草药,象征自然的疗愈。
  • 别象:指形象的事物。
  • 玄应:指深奥的应答。
  • :徒然,空洞无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襟宇,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抒发胸中情怀。

创作背景:

《来闍黎新亭作》创作于诗人游览一处新建的亭子时,借景抒怀,表达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禅修环境,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前四联通过描述环境的优美和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心景相融”的境界。在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美来反映内心的清净和觉悟。后四联则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揭示了心灵的领悟与修行的真谛。诗中的“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不仅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面,还隐喻了自然与修行的关系,表达出一种无声的智慧。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透出一种深刻的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解禅林秀:禅林中八种解读的禅理显得特别优雅。
  2. 三明给苑才:园中三种明亮的才能涌现,充满生机。
  3. 地偏香界远:地处偏远,香气氤氲,环境清幽。
  4. 心净水亭开:内心清净,水边的亭子也因此显得开阔。
  5. 傍险山查立:危险的山峦傍边挺立,增添了几分险峻。
  6. 寻幽石径回:小径幽静,蜿蜒而回,令人向往。
  7. 瑞花长自下:吉祥的花自然生长,显得生机勃勃。
  8. 灵药岂须栽:灵药自然生长,无需人工栽培。
  9. 碧网交红树:青翠的网状树影与红花交织,形成美丽的画面。
  10. 清泉尽绿苔:清泉流淌在绿苔之间,生机盎然。
  11. 戏鱼闻法聚:鱼儿在嬉戏,似乎在倾听佛法。
  12. 闲鸟诵经来:闲暇的鸟儿在吟诵经文,增添了宁静氛围。
  13. 弃象玄应悟:去掉形象,才能领悟深奥的道理。
  14. 忘言理必该:忘却语言,自然能领悟理义。
  15. 静中何所得:在宁静中能获得什么呢?
  16. 吟咏也徒哉:吟咏似乎也成了徒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境相结合。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鱼儿嬉戏,鸟儿吟唱,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清幽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出一种超脱于尘世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林:象征清净、深邃的内心世界。
  • 水亭:象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 瑞花、灵药: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智慧。
  • 戏鱼、闲鸟:象征自然生命的活力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亭”象征着什么? A. 喧嚣
    B. 清净
    C. 繁华
    答案:B

  2. “弃象玄应悟”中“象”指的是什么? A. 形象
    B. 影子
    C. 颜色
    答案:A

  3.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忧伤
    B. 超脱
    C. 喜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来闍黎新亭作》 vs 《终南山》: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但《终南山》更强调了孤独的情感,而《来闍黎新亭作》则更偏向于内心的清净与智慧的追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山居忆老仆及麾下竹鼠有寄 鹧鸪天 感春 鹧鸪天 其三 生机 鹧鸪天 鹧鸪天 二首 其一 鹧鸪天 鹧鸪天 赞泉公 鹧鸪天 鹧鸪天·蒋芸将往香港,写此赠别 鹧鸪天 其一 赠宋清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清凉山 宝盖头的字 十字旁的字 论天 卜字旁的字 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举远蹈 釆字旁的字 露颗 多钱善贾 頁字旁的字 单枪匹马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花前月下 寻短见 包含媟的词语有哪些 驻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