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08
折杨柳
作者: 王铚 〔宋代〕
手拗杨柳赠行人,
情条恨叶江南春。
朦胧疏烟湿芳草,
摇落微风生白苹。
长亭短亭锁离魂,
古情不尽今情新。
一声骊歌几声哭,
行人去后春江绿。
歌哭相杂江水头,
相看不发情何属。
江河到海有穷日,
轮蹄行路无已时。
路傍杨柳折已尽,
东风再换明年枝。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手里折下一枝杨柳送给行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惆怅。朦胧的烟雾中,湿润的芳草显得格外清新;微风吹来,白色的苹花摇曳生姿。长亭短亭中,离愁别绪如同锁住的灵魂,古老的情感与新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一声骊歌在耳边响起,伴随着几声哭泣,友人离去后,春江依然是那么的绿意盎然。歌声和哭声交错在江水之上,彼此之间默然相对,情感却无法言说。江河最终流入大海是有尽头的,但车轮行走的路途却是无尽的。在路边的杨柳已经折尽,但东风又会再带来明年的新枝。
王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折杨柳》创作于送别亲友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思考。这首诗恰逢春天,生机盎然,然而离别的愁绪却让人感到沉重。
这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折断,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感。杨柳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诗人用折杨柳的方式,寄托了对行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巧妙地融入了春天的意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中的“朦胧疏烟”和“湿芳草”描绘了江南春景的美好,而“长亭短亭锁离魂”则表达了离别的沉重情绪。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怅惘。
诗中“歌哭相杂江水头”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欢歌送别的喜悦,也有泪水送行的悲伤。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无尽与生命的轮回,“江河到海有穷日,轮蹄行路无已时”,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对离别情感的深刻反映。
整首诗通过折杨柳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诗歌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折杨柳》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铚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手拗杨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离愁
C) 愤怒
D) 安慰
诗中提到的“骊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送别的歌曲
C) 春天的花
D) 旅行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