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5:06
秋兴
作者: 陆游
楸槐雨霋霋,凫雁水拍拍。
晓行城南路,落叶满阡陌。
新霜上衰鬓,吾死亦已迫,
那将有限身,常作未归客!
长吟侧纱帽,万里一秋色。
世俗不足论,天岂无皁白?
秋天的雨细细地下着,楸树和槐树的叶子随风摇曳,水面上,野鸭和大雁在嬉戏。清晨我沿着城南的小路走,满地都是飘落的树叶。新霜映在我已衰老的鬓发上,生命已然迫近尽头。那我这有限的身躯,又何妨常常作一个未归的旅客呢?我在一旁长吟,帽子微侧,遥望万里秋色。世俗之事不足一谈,难道天上就没有黑白之分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文学成就卓著。他的诗作主要表达个人情感和历史使命感,风格豪放、质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秋兴》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之际。秋天是一个丰收与衰败并存的季节,诗人在这个时节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反映出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秋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反思。全诗开头描绘了秋雨和野鸭的画面,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诗人却感到生命的无常与老去。诗句“新霜上衰鬓”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衰老,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
随后的“吾死亦已迫”,更是将这种感受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有限的深思。尽管如此,诗人并没有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而是以“常作未归客”展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体现出他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
最后,诗人以“世俗不足论,天岂无皁白”结束,强调了人生的复杂与世俗的无聊,引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景象描写,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楸槐雨霋霋,凫雁水拍拍。
描述秋雨细细落下的景象,水面上野鸭和大雁在嬉戏,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秋日氛围。
晓行城南路,落叶满阡陌。
清晨走在城南的小路上,满地的落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生命的流逝。
新霜上衰鬓,吾死亦已迫,
新霜出现在衰老的鬓发上,暗示着时间的无情,生命已近尽头。
那将有限身,常作未归客!
虽然生命有限,但诗人选择以旅客的身份,继续追寻理想与自由。
长吟侧纱帽,万里一秋色。
诗人在一旁吟唱,眼前的秋色让他感受到万里之外的辽阔与自由。
世俗不足论,天岂无皁白?
对于世俗的纷扰,诗人认为无足轻重,强调天道的黑白分明,引发人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有限与人生的追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执着追求。通过秋天的景象,诗人反思人生,传递出一种豁达与乐观的态度。
《秋兴》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陆游
C. 杜甫
诗中“新霜上衰鬓”中的“新霜”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雨
B. 初秋或晚秋的霜
C. 冬天的雪
诗人对“世俗”持何态度?
A. 欣赏
B. 不足一谈
C.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