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9
题龙隐岩
爱山那惜走千回,
生怕前驱后骑催。
石上参差鳞甲动,
眼中在处画图开。
骖鸾未办乘风去,
浮鹢何妨载雨来。
人事百事俱变灭,
祗应题字不尘埃。
我爱这山,怎么会舍得轻易离去,
唯恐前面的人催促我赶路。
岩石上参差不齐的鳞甲在闪动,
在我的眼中,山水间的画卷正在展开。
骖鸾(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还未能乘风而去,
浮舟又何妨载着细雨而来?
世间万物皆在变化消逝,
唯有我在此题字,留下不染尘埃的痕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信孺,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题龙隐岩》创作于诗人游历名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题龙隐岩》这首诗以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龙隐岩的热爱和对人生变幻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对山的眷恋和行进中的不舍显露无遗,恰如其分地抓住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情感。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如石上动的鳞甲,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活力与美丽,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提到“骖鸾”和“浮鹢”,用神话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骖鸾未能乘风去,暗示着理想与追求的遥远与不可及;而浮鹢载雨,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随遇而安。最后的“人事百事俱变灭”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然而“题字不尘埃”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一种永恒追求,尽管世间万物都在变化,留下的文字和感受却是永恒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哲理性理解。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词测试:
方信孺所写的《题龙隐岩》表达了对什么的热爱?
A. 人生
B. 山
C. 诗歌
“骖鸾未办乘风去”中的骖鸾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自然
“人事百事俱变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书籍提供了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和理解,适合对古诗感兴趣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