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1:56
学道休妻别子,气财酒色捐除。
攀缘爱念永教无。绝尽忧愁思虑。
不得无明暂起,逍遥物外闲居。
常清常净是功夫。相称全真门户。
这首诗表达了对修道的追求,提到为了学道而放弃妻子和孩子,舍弃世俗的情感、财富、酒色等。诗人强调要消除一切的忧愁和思虑,追求一种无所挂碍的生活状态。即使偶尔有无明的念头,也要保持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最终,常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净化,就是修道的真正功夫,符合全真的道理与境界。
马钰,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曾是全真教的领袖之一。马钰生于道教盛行的时代,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西江月 赠吴知纲》创作于元代道教文化盛行的背景下,诗人以道教的修炼理念为核心,表达了对世俗的否定与对修道的向往。这首诗是赠与好友吴知纲,意在鼓励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行。
这首诗以“学道”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执着追求。首句“学道休妻别子”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修道者为了追求精神世界而愿意舍弃一切世俗羁绊的决心,显示了修道之路的艰辛与执着。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阐释了修道者应当抛弃的世俗欲望,如财、色、酒等,体现了道教对物质生活的超脱。
诗中提到的“绝尽忧愁思虑”,表达了对内心清净的渴求,强调了修道者应当学会消除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烦恼。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提及“逍遥物外闲居”,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状态,让人向往。
最后,诗人以“常清常净是功夫”总结了修道的核心,即内心的清净和常态的宁静才是真正的修行。整首诗情感真挚,旨在引导人们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由,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整首诗表达了道教修道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传达了对理想修行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诗人为了什么而放弃妻子和孩子?
诗中提到的“逍遥物外”指的是什么?
“常清常净”在诗中代表什么?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马钰的《西江月 赠吴知纲》同样强调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马钰则侧重于道教修行的思想与理念。两者虽然表达不同,但都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