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09
渔家傲·三月秋光今夜半
作者: 黄裳 〔宋代〕
三月秋光今夜半。
一年人爱今回满。
莫放笙歌容易散。
须同玩。
姮娥解笑人无伴。
抱尽金精来碧汉。
醉吟莫作寻常看。
已过中天欢未断。
还同叹。
时情已向明朝换。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正值三月,秋日的光辉洒在大地上。人们在这个时候共聚一堂,欢庆良辰美景,不应轻易散去。月亮是嫦娥,她笑着,却没有人陪伴。诗人想要把所有的美好都拥抱,醉吟时不要将其视为寻常。快乐的时光已经过了一半,欢愉仍未结束,但时光却在悄悄流逝,明天的情景将会有所不同。
黄裳,字子渊,号白石,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流传甚广。黄裳的词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表现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与美好瞬间。
此词创作于宋代,正是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借助夜晚的美景,表达对人生短暂与欢聚时光的珍惜,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渔家傲·三月秋光今夜半》通过描绘一个特定时刻的夜景,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整首词意境优美,秋光与月色交融,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中提到的“笙歌容易散”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欢乐,不要轻易散去。嫦娥的形象则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和孤独感,使得整体情绪更为深邃。最后一句“时情已向明朝换”更是深刻地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欢乐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变迁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诗中强调的“莫放笙歌容易散”意味着什么?
诗句“时情已向明朝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答案:1. A;2. A;3. B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弱。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展现了更为豪放与积极的情绪,表达了对人生的开阔与豁达。两者均与黄裳的《渔家傲》在主题上存在相通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