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时间: 2025-05-10 03:45:06

诗句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

智伯死而无后,愚公子又生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5:06

原文展示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
智伯死而无后,愚公子又生孙。

白话文翻译

阴德必定会得到阳光的回报,心中贪婪的人最终会遭遇饥饿的灵魂。智伯去世而没有留下后代,愚公的儿子却又继续传宗接代。

注释

  • 阴德:指暗中行善,积累的福德。
  • 阳报:指显而易见的回报,福报。
  • 忮心:指心中贪欲、嫉妒的心。
  • 馁魂:比喻因贪婪而遭受的困苦。
  • 智伯:指智伯,原指智勇双全的历史人物,但在此泛指聪明却不留后代的人。
  • 愚公:传说中勤劳、坚持不懈的老人,意在强调愚公的后代继续繁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清新见长,尤其擅长律诗和词,作品风格多样,融合了古典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阶层对德行与智慧反思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借用自然现象和历史人物,表达对人性、德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德与报、贪与饥的关系。开篇“阴德必食阳报”指出,在潜移默化中,做善事的人最终会得到好报,而贪婪之心则会带来恶果。这一对比揭示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的“智伯死而无后”,则是对智者的反思,智伯虽聪明,但却没有后代,反映出单纯的智慧并不足以保证长久的传承。而“愚公子又生孙”则强调了愚公的坚持与努力,愚公虽被视为愚,但其坚持的价值观却使得后代继续繁衍,显示了执着与德行的力量。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在内容上也使得对比更加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诗中融入了道德哲理与人生思考,使得其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而是更深层次的思想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阴德必食阳报:强调做善事的人最终会得到正面的回报。
  2. 忮心终为馁魂:贪婪的人只会遭受痛苦与困苦。
  3. 智伯死而无后:智者虽然聪明,但没有后代传承。
  4. 愚公子又生孙:愚公的子孙不断繁衍,反映出坚持与努力的意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语言更加工整。
  • 比喻:将贪婪比作“馁魂”,形象地表达出其结果。
  • 反语:通过对比智伯与愚公,反映出智慧与德行的不同后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阴德与忮心、智伯与愚公,探讨了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坚持和德行的重要性,传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德:象征着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 忮心:代表贪婪与欲望。
  • 智伯:象征聪明却短视的人。
  • 愚公:象征坚持与传承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中,“忮心”指的是什么?
    A. 贪婪的心
    B. 善良的心
    C. 冷漠的心
    D. 忍耐的心

  2. 智伯死而无后中,智伯的特征是什么?
    A. 聪明
    B. 勤劳
    C. 忍耐
    D. 短视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刘克庄通过对德行与智慧的探讨形成鲜明对比。两首诗都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但侧重点却各有不同,前者关注个人情感,后者则更注重道德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蜀中三首 感怀投时相 吊故礼部韦员外序 结绶鄠郊縻摄府署偶有自咏 倦客 宣义里舍冬暮自贻 欹枕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 送张逸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你贪我爱 百战无前 执鞭坠镫 焰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艸字旁的字 斡刺 舌字旁的字 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笞责 双人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兔死凫举 鸡犬升天 貝字旁的字 包含痈的成语 走斝飞觥 包含甫的词语有哪些 恩同再生 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