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石竺山二十咏

《石竺山二十咏》

时间: 2025-05-05 23:31:56

诗句

自饥犹可忍,民饥谁恻隐。

吾评首阳薇,不若石竺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1:56

原文展示

自饥犹可忍,民饥谁恻隐。
吾评首阳薇,不若石竺笋。

白话文翻译

即使自己饥饿也还可以忍耐,但民众饥饿又有谁来同情呢?
我认为首阳山的薇菜,远不如石竺山的笋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自饥:自己饥饿。
  • 民饥:人民饥饿。
  • 恻隐:同情、怜悯。
  • 吾评:我认为、我评价。
  • 首阳薇:指首阳山所产的薇菜,常用作食材。
  • 石竺笋:指石竺山的竹笋,鲜嫩可口。

典故解析:

  • 首阳:传说中舜帝的母亲曾在此地采薇,后人用“首阳薇”代指美味的食物。
  • 石竺:山名,指其出产的竹笋清香可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刘克庄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民生的关心,常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年代,诗人以个人的饥饿与民众的饥饿作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民众困境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社会关怀。首句“自饥犹可忍,民饥谁恻隐”,通过对个人与他人困境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在社会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愤懑。诗人不仅关注自身的苦境,更深切地体会到民众的困苦,这种情感在古代诗歌中尤为珍贵。接下来的两句则巧妙地运用了饮食中的典故,通过对比首阳的薇菜与石竺的笋,展现了对食物味美的追求,实际上隐喻了社会对于物质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浓厚的个人情感中渗透着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既反映了诗人的个体感受,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痛苦与需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饥犹可忍:即使自己饥饿,还是可以忍耐,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困境的淡然态度。
  • 民饥谁恻隐:但人民饥饿,又有谁来同情呢?这是对社会冷漠的控诉,表现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 吾评首阳薇:我来评价首阳山的薇菜,转入对食物的讨论,开始进行比较。
  • 不若石竺笋:认为石竺山的笋更为美味,暗示了对好食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个人与民众的饥饿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力量。
  • 典故:使用“首阳薇”和“石竺笋”作为意象,赋予诗句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饥饿的描写和食物的比较,表现诗人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与关怀,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饿:象征着生存的困境,传达出对民生的关注。
  • 薇菜:常常用来比喻美味与可口,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象征着生命的鲜活与希望,反映了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民饥”是指什么?
    A) 自己的饥饿
    B) 人民的饥饿
    C) 动物的饥饿

  2. 诗人认为哪种食物更好?
    A) 首阳的薇菜
    B) 石竺的笋
    C) 其他的食物

答案:

  1. B) 人民的饥饿
  2. B) 石竺的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个体与民众之间的对比,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沧桑与个人的悲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 丑奴儿慢 龙树寺西楼对雪 丑奴儿令 其三 惜别 丑奴儿令 其二 闺思 丑奴儿令 其一 晓妆 丑奴儿慢二首 其二 见榴花作 丑奴儿慢二首 其一 见榴花作 丑奴儿慢 自题松风泉韵图,寄怀旧友 丑奴儿 船窗坐雨,兼闻雁声 丑奴儿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痛不如短痛 散形 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楫 研机综微 包含淆的成语 卑己自牧 长幼有序 门字框的字 疏庸愚钝 鼓楫 韦字旁的字 铲斜 夕字旁的字 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齊字旁的字 钦差大臣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